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内容上试图全面包括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三个方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要知道每个方法具体怎么用,而且在了解方法性质的基础上,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并对数据含义有充分的理解。

本教材首先对基本概念与模型进行了介绍,在数理部分,讨论了静态均衡、动态体系、最优增长与列昂惕夫-斯拉法体系;在方法部分,介绍了产业关联模型,对称分析,人口、资源与环境模型;在数据部分,介绍了投入产出核算、编表方法与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投入产出数据。

作者简介

作者夏明,男,1970年10月出生,安徽芜湖人。1992年于安徽大学经济管理系国民经济计划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安徽省芜湖县计划委员会从事经济计划工作。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师从我国投入产出专家刘起运教授开始研究生学习,分别于1997年与2000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2004年经教育部选拔赴日本东京大学进行访问研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投入产出分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二版修订说明

编者前言

第一章 导言

1.1 投入产出分析的学科范围

1.2 结构方法及其分析传统

1.3 投入产出方法的系统性

1.4 学习投入产出方法的意义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模型

2.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2.1.1 投入与产出的构成

2.1.2 投入产出表中的分块结构

2.1.3 投入产出表中的行列关系式

2.2 引入系数建立模型

2.2.1 直接消耗系数的引入

2.2.2 完全消耗系数

2.2.3 列昂惕夫逆阵与完全消耗系数的区别

2.2.4 基于列昂惕夫逆阵的其他系数

2.3 分配系数与列模型

2.3.1 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建立列模型

2.3.2 利用分配系数建立列模型

2.3.3 投入产出中的前向效应和后向效应

2.3.4 投入产出列向价格模型

2.4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

2.4.1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2.4.2 方阵系统

2.4.3 纯部门假定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投入产出中的矩阵理论

3.1 正矩阵、非负矩阵与半正矩阵

3.2 可分解与不可分解矩阵

3.3 P-矩阵、Z-矩阵与M-矩阵

3.4 对角占优矩阵

3.5 佩龙-弗罗贝尼乌斯定理

3.6 动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6.1 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及其解的形式

3.6.2 差分与微分方程组

3.6.3 微分与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

3.7 线性规划与对偶定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静态均衡及其有效性

4.1 广义H-S定理

4.1.1 H-条件

4.1.2 广义H-S条件

4.2 静态体系有经济意义解的等价条件

4.2.1 主子式为正

4.2.2 单调矩阵

4.2.3 弗罗贝尼乌斯根

4.2.4 对角占优矩阵

4.2.5 静态体系的解与弗罗贝尼乌斯根的经济含义

4.3 比较静态分析

4.3.1 最终需求对产出的影响

4.3.2 收入调整对相对价格的影响

4.4 静态均衡的有效性

4.4.1 技术选择与无替代定理

4.4.2 无替代定理的含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动态列昂惕夫体系

5.1 支出滞后与生产滞后

5.1.1 支出滞后

5.1.2 生产滞后

5.2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5.2.1 资本系数与存量—流量关系

5.2.2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解

5.2.3 动态逆阵

5.3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解的性质

5.3.1 资本积累的不可逆性

5.3.2 相对稳定性与因果不确定性

5.4 森岛模型

5.4.1 价格决定方程以及生产系数的决定

5.4.2 均衡价格与产出决定

5.5 索洛动态价格模型

5.6 对偶稳定性定理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多部门最优增长

6.1 冯·诺依曼的平衡增长

6.1.1 冯·诺依曼模型的含义

6.1.2 技术假定及定理的证明

6.2 动态列昂惕夫体系的效率路径

6.2.1 动态投入产出优化模型

6.2.2 列昂惕夫体系的跨期效率

6.2.3 列昂惕夫路径

6.3 大道定理

6.3.1 跨期效率路径与冯·诺依曼路径

6.3.2 大道定理的证明

6.3.3 投入产出模型与大道定理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斯拉法-列昂惕夫体系

7.1 斯拉法-列昂惕夫体系的古典分析传统

7.1.1 重农学派的遗产

7.1.2 从李嘉图到斯拉法

7.1.3 经济是一个循环流

7.2 生产理论:一个对偶的体系

7.2.1 生产体系的描述

7.2.2 价格与分配

7.2.3 消费与增长

7.2.4 分配与增长

7.2.5 工资曲线与消费曲线的构造

7.2.6 w—r与c—g之间的关系

7.2.7 储蓄函数与黄金积累法则

7.2.8 生产体系的对偶性质

7.3 相对价格变化与标准商品

7.4 收入分配与技术选择

7.5 围绕总量生产函数的争论

7.5.1 索洛-斯旺模型

7.5.2 实际与价格魏克赛尔效应

7.5.3 代用生产函数

7.6 联合生产与技术选择

7.6.1 联合生产问题的性质

7.6.2 子体系和纵向一体化

7.6.3 不可再生资源与地租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产业关联模型的扩展

8.1 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8.1.1 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不同价格概念

8.1.2 实物表与价值表下的价格模型

8.1.3 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

8.1.4 影子价格分析

8.2 进出口与贸易联系分析

8.2.1 投入产出表中的进口和出口

8.2.2 进口矩阵对进口的细化

8.2.3 国际投入产出表

8.2.4 垂直专业化与国际价值链

8.3 矩阵乘数

8.3.1 投入产出乘数与凯恩斯乘数

8.3.2 局部闭模型

8.3.3 投入产出的收入乘数效应

8.3.4 收入分配结构与乘数效应

8.4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8.4.1 投入占用产出表基本表式

8.4.2 投入占用产出静态模型及其主要特点

8.4.3 基于占用的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投入产出对称分析

9.1 投入产出对称模型

9.2 原模型与对称模型的关系

9.3 关于对称模型的争论

9.4 供给约束的模型分析

9.5 基于分配系数测算理论价格

9.5.1 列昂惕夫矩阵与劳动价值论

9.5.2 西顿的特征价格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人口与教育投入产出模型

10.1 人口投入产出模型

10.1.1 简化的人口投入产出模型

10.1.2 一般的人口投入产出模型

10.1.3 按年龄组划分的人口投入产出模型

10.1.4 人口转换系数与人口投入产出模型

10.1.5 人口结构系数与人口投入产出模型

10.1.6 应用

10.2 教育投入产出模型

10.2.1 教育系统投入产出模型

10.2.2 以投入系数为基础的模型分析

10.2.3 以分配系数为基础的模型分析

10.2.4 模型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

11.1 社会核算矩阵简介

11.1.1 什么是社会核算矩阵

11.1.2 SAM的基本原理

11.1.3 SAM实例

11.2 标准CGE模型的构建

11.2.1 活动、生产和要素市场

11.2.2 机构(主体)的收入和支出行为

11.2.3 产品市场

11.2.4 宏观经济平衡

11.3 CGE模型的数学描述

11.3.1 价格模块

11.3.2 生产和贸易模块

11.3.3 机构模块(收入分配与使用模块)

11.3.4 系统约束模块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能源与环境的投入产出分析

12.1 概述

12.2 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12.2.1 基于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的能源分析方法

12.2.2 实物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

12.2.3 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

12.2.4 能量守恒条件

12.2.5 进一步的方法讨论

12.2.6 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若干实际应用

12.3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12.3.1 投入产出模型的扩展——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

12.3.2 自然资源账户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合

12.3.3 CGE与投入产出模型相结合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12.3.4 其他的环境分析模型

12.3.5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核算框架与供给使用表

13.1 国民核算体系的框架

13.1.1 SNA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13.1.2 国民核算的账户体系

13.1.3 账户的平衡关系

13.2 分类与估价

13.2.1 产品与产业分类

13.2.2 其他分类

13.2.3 产品的估价

13.3 供给表与使用表

13.3.1 供给与使用的平衡关系

13.3.2 供给表

13.3.3 使用表

13.3.4 供给表与使用表的平衡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投入产出编表方法

14.1 次要产品问题的产生及其处理

14.1.1 次要产品问题的产生

14.1.2 次要产品的处理方法

14.2 使用表价格的调整

14.3 次要产品转移的数学方法

14.3.1 产品技术假定与产业技术假定

14.3.2 两种技术假定下的完全需求模型

14.3.3 两种假定的取舍

14.4 投入产出数据更新

14.4.1 对RAS的进一步阐述——带约束的最小化信息距离问题

14.4.2 利用数学规划方法估计产品——产品投入产出矩阵

14.4.3 利用数学规划方法进行投入产出表的更新——ANAIS模型

14.4.4 更新和估计社会核算矩阵的叉熵法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投入产出数据

15.1 美国的投入产出数据

15.1.1 美国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历史

15.1.2 分类

15.1.3 次要产品的处理

15.1.4 制造与使用表的结构

15.2 日本投入产出表介绍

15.2.1 日本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历史

15.2.2 全国表的构成

15.2.3 区域投入产出表

15.3 欧盟的投入产出数据

15.3.1 欧盟投入产出核算框架

15.3.2 供给使用表的结构

15.3.3 价格调整与平衡关系

15.4 OECD投入产出数据

15.4.1 OECD投入产出数据的由来

15.4.2 分类与估价

15.4.3 表的转换与平衡关系

15.5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及其编制

15.5.1 我国的投入产出编表简况

15.5.2 全社会产出表

15.5.3 中间投入与增加值的编制

15.5.4 最终使用的编制

15.5.5 价格调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是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红霞。

得书感谢您对《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实证会计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对实证会计的哲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以及财务学基础进行了论述;对实证会计的研究框架,以及实证会计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通过专题研究阐述了实证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慕课版)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商务数据分析基础、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案制定、市场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数据监控与数据可视化、数据预测、制作数据分析报告等内容。本书采用理论结合实战的方式,不仅介绍了数据分析的必要原理、方法,还充分结合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案例,将理论加以实践和分析,不仅提高了读者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容易理解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轻松掌握各种常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掌握如何利
财务分析(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结合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方法和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和相关的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围绕财务报表的编制、阅读、分析和利用来展开。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知识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步骤、偿债能力分析、资产利用效果分析,等等。根据准则修改内容以及税收相关政策全面修订改版,做融合教材的尝试。本书特别重视引导和培养读者的财务分析能力,紧紧围绕组织的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深度跟进财务分析的理论前沿和新型实
财务分析(第二版) 电子书
本次改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按照最新的财税法规政策、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相关规定,根据用书院校师生的反馈,对原有内容所做的修改、补充、完善和提高。经过本次修订,本书的内容将更加完善,更能体现内容的适时性和普遍的适用性,更适合广大用书院校的师生使用。本书全面、科学、系统地阐述了财务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内容,着重阐述了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综合分析及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