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先秦时期的廉洁思想。
内容简介
政治学作为治国理政的学问,其研究应当顺应历史趋势、围绕时代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满足人民期待。本书主要围绕先秦时期的廉洁问题展开描述,全书收录了十五章,包括绪论;《尚书》中的反暴政倡“德政”思想;《左传》中的“重民”“尚德”思想;《左传》中的“崇礼”“守信”与“反贪”思想;《管子》中的“重民”和尚“德义”重“廉耻”思想;《管子》中的崇“节俭”反“贪侈”与公正无私的思想;老子以“无为”为特色的廉洁思想;孔子“为政以德”的廉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廉洁思想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第一章绪论
一 基本概念辨析
(一)廉洁
(二)腐败
二 腐败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
三 “崇廉尚洁”优良传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二章《尚书》中的反暴政倡“德政”思想
一 《虞夏书》中的任贤与重民思想
二 《商书》中的反暴政思想
三 《周书》中的“德政”思想
第三章《左传》中的“重民”“尚德”思想
一 “重民”思想
二 “尚德”思想
第四章《左传》中的“崇礼”“守信”与“反贪”思想
一 “崇礼”“守信”思想
二 “反贪”思想
三 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人格榜样
第五章《管子》中的“重民”和尚“德义”重“廉耻”思想
一 “重民”思想
二 尚“德义”重“廉耻”思想
第六章《管子》中的崇“节俭”反“贪侈”与公正无私的思想
一 崇“节俭”反“贪侈”思想
二 公正无私的思想
第七章老子以“无为”为特色的廉洁思想
一 对社会动荡不安根源的分析
二 “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
三 “知其文明,守其素朴”的社会理想
第八章孔子“为政以德”的廉洁思想
一 “为政以德”
二 “先事后得”
三 提倡节俭
四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范畴体系
五 以“圣人”“君子”为人格榜样
第九章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廉洁思想
一 治国理政的十大主张
(一)“兼爱”“非攻”
(二)“尚贤”“尚同”
(三)“节用”“节葬”
(四)“非乐”“非命”
(五)“尊天”“事鬼”
二 以“圣人”“君子”“士”为人格榜样
三 墨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生存观
(二)兼爱互利的利益观
(三)志功统一的道德评价论
第十章孟子以“仁”行政的廉洁思想
一 “民为贵”
二 “性善”论
三 “先义后利”
四 以“仁”行政
五 以“圣人”“君子”“大丈夫”为人格榜样
第十一章庄子对老子廉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 “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
二 以“至人”“神人”“圣人”为道德理想人格
三 “心斋”“坐忘”的修养论
四 老庄思想的启示
(一)“自然”思想的启示
(二)“爱民”思想的启示
第十二章荀子“隆礼贵义”与“重法”的廉洁思想
一 以“道”治国理政
二 人性趋“恶”论
三 “性伪合”
四 “礼义”源于人的生存需要
五 “礼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六 “隆礼贵义”与“重法”
七 “学至乎没而后止”
八 以“圣人”“君子”为人格榜样
第十三章韩非以“法”防贪促廉的廉洁思想
一 人“皆挟自为心”
二 “利民萌便众庶之道”
三 “立法令者以废私”
四 以“术”“任人”“治吏”
五 以“圣人”“明主”“贤者”为人格榜样
第十四章《吕氏春秋》以“公”为“贵”的廉洁思想
一 “古之清世,是法天地”
二 “贵公”“去私”
三 “顺民”“爱类”
四 “先己”“止欲”
五 “爱士”“下贤”
六 “务本”“高义”
七 “忠廉”“诚廉”
第十五章先秦廉洁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 先秦廉洁思想对汉唐开明君主的影响
(一)汉代文帝、景帝的勤政爱民、倡廉、节俭思想及举措
(二)汉代武帝的“力本任贤”思想
(三)唐代太宗对臣下及太子的“廉洁”教育
二 先秦廉洁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一)“二程”损私立公的廉洁思想
(二)朱熹“恤民”与“正君心”的廉洁思想
(三)王阳明的“亲民”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廉鉴人心:中国先秦时期的廉洁思想研究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晓靖著。
得书感谢您对《廉鉴人心:中国先秦时期的廉洁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