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

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汉语词汇史、词语考释、文献考订与语法史相关研究,收录近五六年约20篇文章。

内容简介

拟列入“浙大中文学术丛书”。主要内容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汉语词汇史,比较能代表作者目前的治学蕲向;二是属于词语考释的范畴,以历史词汇为主,也涉及一点方言;三是侧重于文献考订,立足点是训诂学和词汇史;四是跟语法史有关,而讨论的对象还是词与语法的关系。2007年出过一个论文集,叫《汉语词汇史新探》,收了20多篇文章。此次的《续集》拟收入最近五六年的文章20篇左右,性质差不多,但没有跟《新探》重复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兼论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

一、语料的选择

二、语料的分析

三、语料使用举例:关于系词“是”何时发展成熟的讨论

关于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及其演变原因的几点思考

一、基本词汇稳固性的表现

二、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的原因

三、从稳固性看基本词新旧更替的动因

论词的“误解误用义”

现代汉语“语体词汇”刍论

引 言

一、什么是“语体词汇”

二、如何研究“语体词汇”

三、“语体词汇”研究举例:现代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有词汇及其来源

四、余论

时代呼唤在线《汉语大词典》

一、辞书电子化和网络化是辞书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何谓“在线辞书”

三、初步设想

太田辰夫的汉语史研究在中国

引言

一、成就与影响

二、吸收与发展

三、结语

语文学的功底 语言学的眼光—研治汉语词汇史的一点心得

一、语文学的功底

二、语言学的眼光

说“日”“月”

一、日

二、月

三、比较

说“鸟”

一、现状

二、历史

三、讨论

四、结语

说“脖子”

一 历时演变

二 共时分布

三 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的关系

汉语“肚子”义词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闻/嗅”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引言

1.现状

2. 历史

3. 共时分布的历史解释

4. 余论

“树”字札记二则

前 言

一、从“树枝”一词看《管子·轻重篇》的成书年代

二、关于《楚辞·远游》的“桂树”

三、结 论

说“住”的“站立”义

《百喻经》与《世说新语》词汇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二、两书词汇之同

三、两书词汇之异

四、结语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与《训世评话》的词汇差异

汉语中的十组表量形容词

一、特点

二、时地差异

三、类型学比较

《触詟说赵太后》三本异文之比较

有关《临济录》语言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临济录》语言的性质

二、关于《临济录》文本的校勘

三、关于《临济录》词语的解释

四、关于《临济录》的断句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刊刻于南宋的文献学证据及相关问题

《型世言》语言成分分析

一、《型世言》的语言成分

二、《型世言》语言成分的分析

《高丽史》和《李朝实录》中的汉语研究资料

一、白话资料

二、有关汉语教学的资料

三、其他有关汉语汉字的资料

《重刊老乞大》对《老乞大新释》的修改及其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重刊》对《新释》的修改

三、修改原因试析

四、余论

会话书“《骑着一匹》系列”研究

一、文本简介

二、研究价值

三、余论

“雌黄治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纠正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的一处疏失

《王梵志诗》“心下较些子”的解释问题

《朝野佥载》“侯思止”条解读

近代汉语中的“~老”系列词

一、“~老”系列词总貌

二、“老”的性质

三、释义辨正

四、余论

“把似/把如”的词义与理据

一、“把似/把如”的词义

二、“把似/把如”的理据

三、余论

后记

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是201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维辉。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屯昌史 电子书
屯昌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古为屯兵之地,后发展为圩镇,因名。屯昌县处于独特的“三重政治边缘”,因地缘环境和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出意义别致的“熟黎”文化,历史上为琼岛汉、黎文化圈的过渡带。审视屯昌历史的发生与发展,可视为整个海南岛汉、黎族群间民族大融合的缩影,虽非跌宕起伏,却也精彩纷呈。海南建省之后,屯昌县以“能源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显现出与海南岛其他市县不同的发展模式。
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 电子书
一部二十多年的文明观察,一部世界眼光的中华文明史。
六史:唐 电子书
蔡东藩系列作品《六史》之一:“唐”。
六史:后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前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