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

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语言学研究的必备参考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共历时考察,从纵横两个方向比较系统全面地描写分析了汉语词汇负面义的类型、生成、显现、演变、感知等相关内容,并将语法研究与词汇研究结合,重点关注词汇负面义在语义与语用两个层面的表现。

作者简介

作者黄红娟,任教于海南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词汇语义学、古典文献学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岭西五家词校注》(合著)、《“狗”的负面义及其在汉语中的生成新论》、《清代广西词人群体概述》、《龙启瑞、龙继栋词论略》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界定

一 词汇负面义的来源与意义

二 词汇负面义的类属界定

(一)贬义与贬义词

(二)消极意义

(三)本书的界定

第二节 相关内容回顾

一 相关研究内容

(一)贬义的构成、显现与搭配

(二)贬义的语义内容构成及其形成与演变

(三)语用习惯与贬义

(四)相关应用与理论的讨论

二 研究成果与局限

(一)成果与意义

(二)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主体框架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思路、方法与语料来源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语料来源

三 本书主体框架设想

四 相关说明

第二章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类型与生成条件及构成方式

第一节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性质类型

一 概念性的负面义

(一)基本的负面性概念

(二)定义式的负面性概念

(三)蕴涵式的负面性概念

(四)命题陈述式的负面性概念

二 规约性的负面义

(一)态度倾向式的负面义

(二)组合倾向式的负面义

三 潜质性的负面义

第二节 汉语含负面义的词汇生成方式

一 建构式

二 缩合式

三 沿袭调整式

(一)内部调整

(二)外部调整

第三节 词汇负面义的生成模式与确立条件

一 词汇负面义的生成模式

(一)分立式

(二)限定式

(三)感染式

二 词汇负面义的确立条件

(一)转域中负面义的确立条件

(二)语用高频

第四节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结构方式与表现形式

一 以负面语义素为主导的结构方式

(一)负面性语素

(二)负面性语素的结构关系

二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表现形式

(一)相关表现形式

三 表现形式的类型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关涉、指向与辖域

第一节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关涉要素与指向对象(上)

一 引言

二 概念式负面义的释义模式与负面义指向

(一)表名物词的释义模式与负面义指向

(二)表性状词释义模式与负面义指向

二 态度倾向式负面义的关涉要素与指向

第二节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关涉要素与指向对象(下)

一 表动作行为词的负面关涉对象的语义角色与负面义指向

二 动词的语义配价与负面义指向

(一)动词负面义对共现成分正负面属性的选择及硬性或软性限定

(二)共现成分正负属性的选择性限定与负面义指向

(三)其他小类

第三节 动词的配价与负面义指向及权势关系与负面义重心的转移

一 动词的配价与负面义指向

二 权势关系与负面义指向及负面义指向重心的转移

第四节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辖域及其实现方式

一 语义组合

二 语篇参照方式

(一)特定句式语气参照

(二)关联语义及知识参照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历史文化因素与汉语词汇负面义的生成及演变

第一节 从鬼神观的演变看含“鬼”词串负面义的生成与演变

一 中国古代鬼神观的发展演变情况与鬼神含义的变化

(一)前期鬼神观的表现及鬼神之含义

(二)鬼神观的负面化与分化表现、转化后鬼神含义的变化及其在汉语语义语用上的分化

二 汉语词汇中含“鬼”词串的负面意义的演化

(一)“鬼”的正负面义位变化

(二)含“鬼”词串构成的发展及其正负意义的表现与演化

(三)兼含鬼神词串的正负意义表现(以“神X鬼Y”格式为例)

(四)鬼的含义及其转化在词汇层面的反映机制

第二节 动物词中的负面文化潜义及其演化——以含“狗”词串负面义的演化为例

一 生活经验的直接投射而生的负面性动物词

二 象征性文化潜义和比拟性文化潜义

三 中国古代狗的文化潜义的演变及汉语含“狗”词串负面义的发展

(一)汉语含“狗”词串负面义的语义类型

(二)汉语含“狗”词串负面义的生成与发展阶段

(三)汉语含“狗”词串负面义的来源类型

第三节 佛教语源的词汇负面义

一 对应于原域中的负面性特征转域后有相似理解

二 对原域概念、譬喻的重新分析

三 语用态度的改变和其他因素

第四节 词汇负面义在大小文化语境中的差异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演变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 汉语词汇负面义的演变及其在相关词条、语义场中的表现

一 引言:词汇负面义演变的讨论

二 词汇负面义的演变在所属词条中的表现

三 词汇负面义的演变在语义场中的表现

第二节 语用组合的变化对词汇负面义的影响

一 近距组合共现

(一)滋生

(二)温床2

二 远距组合共现

三 同化式感染与拆解式感染

第三节 词汇负面义的主观感知判断调查及相关分析

一 词汇负面义的主观感知判断调查

(一)第一组:花枝招展、多情、情种、剽悍

(二)第二组:财大气粗、追捧、迎合、出风头

(三)第三组:成心、一味、伙同

(四)第四组:官僚、泼辣、性感、曝光

二 相关分析与讨论

(一)对相关差异的分析与讨论

(二)词汇负面义的演变与感知运用的主体背景及语域差异

第四节 语用习惯、现代传播方式对词汇负面义演变的影响

一 普遍性语用习惯与汉语词汇负面义

二 现代汉语中词汇负面义的集体演变和批量生产兼及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的应用及结语

第一节 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的应用

一 词汇负面义与词典释义和编纂

(一)释义方式的差异对词汇负面义表现的影响

(二)不同类型的负面义在释义中反映的情况

(三)词汇负面义的语用背景在词典中的注释要求

二 词汇负面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可拓展空间

一 理论局限与展望

二 内容限定与方法选择的局限

三 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局限与可拓展空间

四 一些词汇负面义具体内容研究的不足与可拓展空间

结语

附录

附录1 组合倾向式负面义

附录2 “滋生”人民网检索句例前200条

附录3 “温床”人民网检索句例前200条

附录4 “信誓旦旦”人民网检索句例前200条

附录5 词汇负面义主观判断调查表

参考文献

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黄红娟。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汉语合偶词研究 电子书
为什么“伟大+改革”“实况+转播”这样的搭配协调自然,“伟大+改”“实况+播”这样的搭配却别扭不通?本书作者从语言学专业角度,为您剖析上述语法现象背后的奥秘。作者以1517个合偶词为基础,提出并论证合偶词必须“双+双”使用的四大动因,揭示轻动词述宾合偶、状中合偶、主谓合偶、定中合偶这四类合偶结构的韵律本质和语体本质,充分论证合偶词是韵律、语法和语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引导读者深入理解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合
现代汉语形义错配研究 电子书
本书第一章主要对形义错配的研究现状做一回顾和总结,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我的研究构想。第二章详细讨论“V-得”结构以及由其带来的形义错配现象。第三章继续讨论动补结构限制宾语现象,主要涉及V-V动结式的本质,V-V动结式限制宾语现象,以及动补结构的历史来源问题。第四章为具体操作,从韵律语法的视角探索“的”的本质以及形义错配的形成机制。第五章讨论宾语定化及相关结构的句法特点,揭示VO复杂动词的宾语是如何成
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比较的视角观察分析了汉语各方言和各词类中的重叠现象,发现重叠在方言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构形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其中“构词”作用体现为形容词、动词、量词重叠后的“名词化”(以官话为代表),名词、动词重叠后的“形容词化”(以闽语为代表)。构形的主要作用则是表示一定的客观“量”,但也有部分重叠形态的语义焦点是表示说者对量的主观评价或对事物的主观感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语言使用的视角,分别从词法、句法、语义等角度对汉语单音词的语素化进行了历时研究。词法研究中强调频率、语义是影响单音词语素化的重要因素,句法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单音词语素化时的去范畴化过程,语义研究主要考察了单音词在所属语义场中的地位变化及相关概念域的历时演变。最后,基于共时与历时的比较,探讨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类型、阶段、难易度和动因等问题,并从构式化的视角论证了单音词语素化的演变性质。
现代汉语转折类话语标记研究 电子书
作者从语用功能的视角对话语标记问题做了简要梳理,重新界定了话语标记的概念。在分析所涉语料后,提出话语标记研究的三个视角:语体优先序列视角、语法化视角、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作者认为,“让步复句”是转折类复句的一个次范畴,话语标记是在互动话语建构中起到关联作用的语言单位。作者据此尝试在转折复句中创建转折类话语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