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梳理美国半导体业的产业政策,了解其政策发挥作用的有关机制,以期从美国这一半导体创新大国吸取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美国从无到有培育出半导体产业的历程,以及近几年其半导体产业政策的巨大变化,分析其背后的制造业产业政策思想,以及美国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可以发现其基于市场经济的“全政府”(whole-of-government)、“举国”(whole-of-nation)式产业干预特点。
通过与苏联科技举国体制的比较,可以发现美式举国体制之所以更有生命力,在于政府在推动、组织、协调科技发展的同时,在各环节均通过机制设计最大可能地激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活力。
相关经验对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王花蕾,女,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自2010年开始就职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从事信息化研究工作,牵头或作为主笔人参与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委与信息化相关的多项课题研究,如《制造强国建设的新型举国体制构建研究》《国外核心技术突破经验研究》《核心技术创新机制研究》《国外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研究》《移动云时代互联网生态环境研究》《国外智库网信研究成果跟踪》《国家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信息化支撑经济领域改革研究》《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核心技术突破经验教训研究》《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监测分析》,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大学生读本》《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等二三十个部委项目。
与马化腾等人合作编著《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一书,在国内较早对数字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篇 政策历程篇
第一章 20世纪40—80年代美国的半导体政策
一、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晶体管和硅基芯片成功研发并应用
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芯片民用市场繁荣发展
三、20世纪80年代,美国面临日本的竞争并积极应对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半导体政策
一、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重视研发并开始反思制造业外包
二、2009—2016年,强调“再工业化”和先进技术研发
三、2017年以来,又强调维护半导体产业的领先优势
第二篇 政策布局篇
第三章 对半导体制造业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对制造业进行战略投资的必要性:历史经验
二、芯片制造成功的目标
三、申请芯片生产补贴的相关规定
四、补助政策成效明显
第四章 为半导体制造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给予制造项目25%的税收优惠
二、快速审批晶圆厂基础设施建设许可
三、强化半导体制造人才的培养
第五章 新设半导体研发项目
一、设立美国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
二、设立美国半导体制造研究所
三、制订计量计划
四、制订先进封装计划
五、相关机构和计划均需承担培养半导体人才的职责
第六章 创新前沿技术和先进工艺研究方式
一、推动整体化、全栈式创新
二、确立“登月计划”推动跨越式创新
三、发展“小芯片”技术,降低开发难度
第七章 建立区域创新中心
一、联邦政府具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传统
二、近几年美国政府尤其重视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三、半导体区域集聚典型:纽约奥尔巴尼
四、芯片补助优先给予参与区域创新集群建设的企业
第八章 与盟友加强技术和供应链合作
一、重视与盟友之间的技术合作
二、与盟友加强半导体技术出口限制和投资合作
三、与盟友加强供应链合作
第三篇 政策分析篇
第九章 美国产业政策的基本框架
一、产业政策再次受到重视
二、产业政策的内涵
三、产业政策的目标、类型
四、产业政策工具
五、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 美国产业政策的特点
一、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全政府、举国式
二、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经济政策
三、不同于苏联集中式的举国体制
第十一章 以创新型小企业为重点的产业政策
一、提供资金支持
二、建立技术和咨询服务机构
三、加强政府采购
四、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转化
五、强化网络安全、供应链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六、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等机构对创新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七、取得巨大创新红利
结语
附录A 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及其举国体制
附录B 美国战略计算计划及其举国体制
附录C 美国高性能计算计划的演进逻辑、管理机制与实施特点
美国制造业产业政策透视: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是202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花蕾。
得书感谢您对《美国制造业产业政策透视: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