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涵盖品质、技术、效率管理案例,共10个,分别介绍管理动作、技术人员管理问题和现场改善措施。
内容简介
本书为品质、技术、效率管理模块,共十个案例。前5个为品质管控案例:这五个案例从目标设定、组织保障、责任到人、动作细化、频繁检查和每日激励这六个非常简单的管理动作入手,可以看到只需要现场对老员工和基层管理者进行调动和约束。中间2个为技术管理案例:这两个案例从技术部门的流程规范到技术人员的工作细分、任务的时间分段、每日考核等几个方面,介绍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的管理问题。后3个为现场改善案例:这三个案例从现场频繁调整、制定数据标准、随时觉知偏差等动作入手,在现场提升效率。
作者简介
作者曾子豪,案例陈述专家。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副总经理,高级管理咨询师,曾任欧博稽核部经理,负责欧博同期开展的40余个项目的策划、跟进、管理工作;擅长工厂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策划;曾参与东鹏陶瓷、箭牌卫浴等大型项目运作,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案例一 DJ公司如何通过现场改善提升品质——窝点不良攻关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DJ公司的发展状况
(一)企业简介
(二)进驻前DJ公司存在的问题
二、第一层觉知:窝点不良率的统计
(一)变革前:对窝点不良率无统计
(二)变革后:统计窝点不良率,统一认识
三、第二层觉知:造成窝点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变革前:不确定造成窝点不良的原因
(二)变革后:确定造成窝点不良的原因
四、第三层觉知:形成问题改善的具体动作
(一)变革前:窝点不良改善无组织协调
(二)变革后:成立攻关小组,各个环节改善
(三)攻关前两周数据的变化
五、第四层觉知:攻关过程中动作细化
(一)变革前:制订的改善动作不够细化
(二)变革后:制订动作标准,细化改善动作
(三)攻关第三、四周数据的变化
六、第五层觉知:攻关过程中人员心理障碍的突破
(一)变革前:没有信心彻底解决窝点不良问题
(二)变革后:突破攻关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心理障碍
(三)攻关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数据变化
七、第六层觉知:老问题新发现,板材来料改善
(一)变革前:来料窝点与制造窝点无法区分
(二)变革后:区分窝点不良并进行改善
(三)攻关第八周、第九周数据变化
八、第七层觉知:窝点责任按工序区分
(一)变革前:窝点不良责任各工序无法区分
(二)变革后:抛光封玻前实施全检,后2个工序全检
(三)攻关第十周、十一周数据变化
九、DJ公司窝点不良攻关案例总结
案例二 如何通过现场改善提升品质——DG公司喷粉不良攻关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DG公司的状况
(一)企业简介
(二)进驻前DG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第一层觉知:喷粉合格率的统计
(一)变革前:喷粉不良的统计方式笼统
(二)变革后:统计主要工件喷粉合格率
三、第二层觉知:喷粉不良点的统计
四、第三层觉知:导致喷粉前三项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变革前:导致喷粉不良的具体原因不清楚
(二)变革后:实验确定导致喷粉前三项不良的原因
五、第四层觉知:形成问题改善的具体动作
(一)变革前:制订的改善措施针对性不强
(二)变革后:针对产生不良的原因,实施改善动作
六、第五层觉知:攻关动作必须要求反复做
(一)变革前:改善措施无时间与频率的要求
(二)变革后:明确改善动作的频率
七、第六层觉知:要求必须反复检查攻关动作
(一)变革前:攻关动作执行不严谨
(二)变革后:注重攻关动作的频繁检查
八、第七层觉知:要求攻关动作必须反复总结和评价
(一)变革前:对改善情况不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变革后:每天对改善的动作进行总结与评价
九、攻关前后数据变化
案例三 HZ公司如何通过五重排查控制品质
一、进驻前HZ公司的状况
(一)企业简介
(二)进驻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第一层觉知:统计物料品质异常数据
(一)变革前:对异常工时无管控
(二)变革后:对异常工时进行统计
三、第二层觉知:物料品质异常的历史问题排查
(一)变革前:不寻找品质异常的原因
(二)变革后:排查品质异常历史原因
四、第三层觉知:产前历史问题的解决排查
(一)变革前:无上线产品产前确认
(二)变革后:对产前历史问题的解决进行排查
五、第四层觉知:前工序物料的品质实装排查
(一)变革前:品质检验随意
(二)变革后
六、第五层觉知:品质实装问题记录和改善排查
(一)变革前:品质问题点不跟踪,改善不彻底
(二)变革后:品质实装问题记录并建立激励机制
七、第六层觉知:执行过程中要频繁进行检查
(一)变革前:规定执行不彻底
(二)变革后:在执行过程中进行频繁检查
八、第七层觉知:执行动作要频繁总结和激励
(一)变革前:不关注动作改善效果
(二)变革后:对执行动作频繁总结和激励
九、HZ公司五重排查控制品质案例总结
(一)数据变化
(二)变革启示
案例四 如何通过排查试验提升品质——JM公司品质改善攻关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JM公司的状况
(一)企业简介
(二)进驻前JM厂存在的问题
二、第一层觉知:数据统计
(一)变革前:对喷粉不良率、碰花不良率无统计
(二)变革后:统计喷粉不良率、碰花不良率
三、第二层觉知:针对喷粉不良进行改善
(一)变革前:导致喷粉不良产生的四个原因
(二)变革后:针对喷粉产生不良的四个原因进行改善
四、第三层觉知:针对碰花不良进行改善
(一)变革前:抛光存在问题
(二)变革后:针对抛光问题进行改善
五、第四层觉知:针对包装终检动作进行改善
(一)变革前:包装终检存在漏检与异常处理不及时现象
(二)变革后:改善终检存在的问题
六、攻关效果与启示
(一)攻关效果
(二)变革启示
案例五 如何通过现场改善提升品质——WG陶瓷公司联合车间品质改善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企业情况
二、第一层觉知:对空窑时间进行统计
(一)变革前:对统计数据不关注
(二)变革后:统计数据
三、第二层觉知:对导致空窑时间长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变革前: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不清楚
(二)变革后:找到设备异常频发的原因
四、第三层觉知:形成问题改善的具体动作
(一)变革前:改善措施不具体
(二)变革后:针对每一个问题形成对应的改善动作
五、第四层觉知:对动作执行进行检查
(一)变革前:动作执行没有监督
(二)变革后:对执行动作进行频繁检查
六、第五层觉知:对动作进行频繁总结和评价
(一)变革前:对工作情况无总结
(二)变革后:对改善动作进行频繁总结与评价
七、攻关总结
(一)数据变化
(二)攻关感想与总结
案例六 如何做好工程技术管理——JZJ公司缩短非标产品出货周期之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企业状况
(一)企业简介
(二)进驻前JZJ公司存在的问题
二、第一层觉知:非标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分析
(一)变革前:非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不明确
(二)变革后:明确工程图纸设计流程
三、第二层觉知:整个流程中各项动作的问题分析
(一)变革前:没有系统排查整个流程中的问题点
(二)变革后:排查出流程中的各项动作问题点
四、第三层觉知:非标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改善分析
(一)变革前:改善动作不明确且无量化要求
(二)变革后:确立非标产品设计流程和生产流程
五、攻关效果总结
案例七 如何做好工程技术管理——LH集团缩短新产品量试周期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运作思路
(一)转换思维,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二)新产品试产设专人、专区、专箱
三、第一层觉知:现状分析
(一)变革前:无统计说明,改善无法入手
(二)变革后:统计分析新产品开发周期
四、第二层觉知:影响开发进度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变革前:不清楚新产品开发周期长的原因
(二)变革后:查明影响新产品开发周期的主要因素
五、第三层觉知:改善对策及具体动作
(一)成立专门攻关小组
(二)规范各部门职责,并对进度进行跟进
(三)设置专放区,由专人生产
(四)每天报告进度
六、第四层觉知:执行过程中要频繁进行检查
(一)变革前:执行不到位
(二)变革后: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稽核
七、第五层觉知:进行方案总结,动作的优化、固化和持续改善
(一)变革前:不清楚如何改善
(二)变革后:进行方案总结,优化、固化改善动作
八、攻关效果总结
案例八 如何通过现场改善提升生产效率——SH公司生产效率提升攻关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企业的状况
(一)企业简介
(二)改善的背景
二、第一层觉知:现状分析
(一)变革前:无生产工效达标率的准确数据
(二)变革后:统计生产工效达标率
三、第二层觉知:主要原因分析
(一)变革前:没有具体分析影响生产工效达标率的原因
(二)打造样板,树立现场改善的信心
四、第三层觉知:样板拉打造的动作分析
(一)变革前:习惯工效低的情况
(二)变革后:针对样板拉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五、第四层觉知:样板动作推广,拉线工效日排查和总结
(一)变革前:对工效问题无持续地改善与跟进
(二)变革后:全面推广样板动作,提升各线工效
六、第五层觉知:推广过程中的问题觉知和解决
(二)变革前:做事拖拉,不时时关注工效
(二)变革后:现场解决工效问题并及时汇报工效达标情况
七、攻关前后数据的变化与感想
(一)数据变化
(二)攻关感想
案例九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AL公司通过细节控制提升生产效率
一、进驻前企业的状况
(一)企业简介
(二)攻关背景
二、第一层觉知:理清影响电镀产能的关键工序
(一)变革前:不清楚电镀车间哪道工序是瓶颈工序
(二)变革后:明确核心工序
三、第二层觉知:对影响关键工序产能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变革前:不清楚哪个环节、哪个问题点限制了效率的提升
(二)变革后:找到影响电镀产能的关键原因
四、第三层觉知:针对问题形成具体的改善措施
(一)变革前:凭借经验制定改善措施
(二)变革后:针对具体问题,逐一解决
五、第四层觉知:反复检查、总结与评价攻关动作,充分宣传与激励,达到全员觉知
(一)变革前:方案执行不到位
(二)变革后:反复检查、总结与评价攻关动作
六、第五层觉知:对执行中的方案进行调整
(一)变革前:方案改善不了了之
(二)变革后:发现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有效修正
七、攻关前后数据变化
案例十 如何进行成本控制——DS厂降低成本案例介绍
一、进驻前企业情况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存在的问题
二、第一层觉知:深入调研,确定成本降低攻关点
(一)变革前:不进行成本统计分析
(二)变革后:确定各部门成本降低的改善点
三、第二层觉知:建立表单,明确数据
(一)变革前:数据模糊
(二)变革后:明确各记录表单,并记录、整理、归档保存
四、第一、二层觉知小结
五、第三层觉知:收集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变革前:数据无统计分析
(二)变革后: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六、第四层觉知:对各部门数据进行小结,找出改善点
(一)变革前: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认真改善
(二)变革后:总结各部门数据,确定改善点
(三)攻关小结
七、第五层觉知:深入分析原因
(一)变革前:以往的工作习惯导致成本高
(二)变革后:深入分析,解决面纸挂浆量和淀粉用量问题
八、第六层觉知:数据统计及频繁地总结
(一)变革前:数据统计不重视,改善不进行总结分析
(二)变革后:每天统计数据,并对攻关频繁的总结
九、第七层觉知:方案的执行、跟进及固化
(一)变革前:动作执行效果差
(二)变革后:对方案的执行进行跟进、固化
十、攻关前后数据变化
(一)面纸挂浆量的数据变化
(二)单层淀粉用量的数据变化
十一、攻关感想
(一)管理人员的变化
(二)DS厂高层的改变
(三)客户感言
欧博工厂案例2:品质技术改善对话录是2014年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作者曾子豪。
得书感谢您对《欧博工厂案例2:品质技术改善对话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