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书稿解析人民团体分类及协商民主,具学术创新与应用价值。
内容简介
书稿在对人民团体、协商民主、制度化等关键概念界定的前提下,对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的主要表现进行具体描述。基于其活动的“场域”及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可以把人民团体划分为物质利益型、政治使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大品类。书稿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体现在选题新、研究视角新、研究方法科学这三个方面。从应用价值来看,本书深化和拓展了已有研究成果,在最后一章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战略性,值得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借鉴。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表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研究目的、述评与框架结构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理论视角的采择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框架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人民团体: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建构独特的主体结构
第一节 人民团体: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
第二节 协商民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
第三节 人民团体的介入:丰富中国协商民主的形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第一节 经济利益型人民团体与劳资矛盾协商
第二节 政治使命型人民团体与协商民主
第三节 社会服务型人民团体与立法协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呈现三大独特优势
第一节 双重“嵌入”结构
第二节 本质属性的内在耦合
第三节 双重共同体的有机融合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制度环境及其特征
第一节 制度化
第二节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阻滞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主要症结
第一节 代表的“泛化”
第二节 “层累”的“积淀”逻辑
第三节 角色定位的“错置”
第四节 制度供给的“时滞”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推进人民团体深度参与协商民主:发展战略与生长路径
第一节 形态转型:重构人民团体自身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 结构转型:以统合主义型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共同体
第三节 角色转型:促进人民团体角色衡平
第四节 运行机制转型:强化社会化取向
第五节 制度转型:优化协商制度环境
第六节 本章小结
附录
一 深度访谈对象清单
二 部分访谈记录
主要参考文献
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建设制度化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康晓强。
得书感谢您对《人民团体参与协商民主建设制度化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