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儒学问题新探

东亚儒学问题新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近年来中文世界东亚儒学研究的一部开拓性著作。

内容简介

近二十余年来,儒学研究已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向,开辟出“东亚儒学”这一新研究领域。《东亚儒学问题新探》紧扣“儒学”“东亚”“日本化”这三个关键词,对东亚儒学、日本儒学以及儒学日本化等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关“东亚”问题的讨论,对“东亚”“东亚儒学”概念的发生历史以及演变历程,乃至晚近“东亚”论述中的复杂面向,进行了全面仔细的介绍和探讨,反映了最前沿的发展成果以及作者的独到见解。第二部分深入德川日本儒学的历史内部,对“儒学日本化”具有典型意义的徂徕学、仁斋学的思想展开了富有创见的研究,同时,对日本独特的心学思想——石门心学及其讲学运动中的“中国因素”等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考察,这些研究既吸收了日本学界已有的成果,又具有中国学者的比较视野。第三部分是对现代以来日本学界有关“日本性”问题的探讨,主要透过丸山后期的日本文化研究,在充分肯定丸山思想有关“日本性”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同时,深度反思了丸山后期提出的“古层—原型”论(又称“执拗低音”论)的史学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日本井上圆了国际学会理事、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出版专著《阳明后学研究》《泰州学派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代前言: 关于东亚儒学问题的一些思考

第一篇 东亚儒学问题省思

第一章 东亚儒学刍议——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为核心

第二章 试说“东亚儒学”何以必要——从子安宣邦、黄俊杰的相关论述说起

第二篇 德川日本的儒学重建

第三章 道的“去形上化”——日本徂徕学建构政治化儒学的一项尝试

第四章 以古言征古义——德川儒者荻生徂徕经典诠释方法论初探

第五章 德川日本徂徕学的礼仪制度重建

第六章 17世纪德川儒学“反朱子学”的案例考察——从伊藤仁斋“仁学”“道论”思想建构来看

第三篇 日本心学与儒学日本化

第七章 德川日本心学运动中的中国因素——兼谈“儒学日本化”

第八章 德川日本心学运动的“草根化”特色 ——就民间文书《心学入门手册》而谈

第九章 中国善书在近世日本的流衍及其影响——以中江藤树的宗教观为中心

第十章 中国善书思想在东亚的多元形态——从区域史的观点看

附录

附录一 丸山真男有关“日本性”问题的思考

附录二 关于“东亚阳明学”的若干思考——以“两种阳明学”的问题为核心

参考文献

东亚儒学问题新探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震。

得书感谢您对《东亚儒学问题新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史学(第15卷):社会史的新探索 电子书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5卷,主题为“社会史的新探索”,聚焦国内社会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边缘空间”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清代闽浙赣边区移民、越南的民间教派、清末东北的“马贼”为研究对象;“转型秩序”收录的三篇论文以民国时期的民党、福建民军和江苏的县官选举为研究对象;“慈善网络”以近代及抗战时期的慈善活动为研究
近代江南城镇化水平新探:史料、方法与视角 电子书
综合史料考证、统计估算等多种方法,研究江南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状况。
民国北京犯罪问题研究 电子书
以民国北京普通罪犯为研究对象,对民国北京的犯罪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
民国北京婢女问题研究 电子书
全面展现民国时期北京婢女问题的复杂面相。
情系方寸责所寄——原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创新探索追忆 电子书
作者系原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的司长,本书披露了国家邮政局成立初期,在邮票选题、邮票发行、邮票品种等方面创新的一些尝试。书中还原了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及重点邮票中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细节。特别是作者详细描写了考证存疑多年的“猴票”发行量过程,首次公布了准确的猴票发行量。本书文字描述生动,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