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生态文明新思想”“生态建设新思路”“绿色发展新方略”“环境外交新进展”等六个方面,全面展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战略。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中,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初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本书从生态文明新思想、生态建设新思路、绿色发展新方略、国土空间新布局、生态治理新设计和环境外交新天地六个方面概括了这一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绿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典范,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起点,是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
作者简介
作者张云飞,内蒙古丰镇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专著)等各类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等学术论文15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全面深刻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引言
第一章 生态文明新思想
一、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一)“生命共同体论”的科学依据
(二)“生命共同体论”的丰富内涵
(三)“生命共同体论”的实践指向
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两山论”的理论依据
(二)“两山论”的科学内涵
(三)“两山论”的实践指向
五、 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一)“美丽中国梦”的科学依据
(二)“美丽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三)“美丽中国梦”的实践指向
第二章 生态建设新思路
一、 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
(一)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的依据
(二)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的要求
(三)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的举措
二、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依据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举措
三、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依据
(二)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要求
(三)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举措
四、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依据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
五、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依据
(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
(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举措
六、 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依据
(二)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要求
(三)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举措
第三章 绿色发展新方略
一、 始终坚持绿色化和绿色发展
(一)坚持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绿色化
(二)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二、 协调推进“新四化”和绿色化
(一)生态文明建设纵向路径的选择
(二)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三)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绿色化
(四)协同推进城镇化和绿色化
(五)协同推进信息化和绿色化
三、 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一)生态文明建设横向路径的选择
(二)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三)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四、 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一)大力发掘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主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主题植根于中华文明
(三)大力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五、 加强绿色科技和绿色理论创新
(一)依靠创新发展推动绿色发展
(二)大力发展绿色科技
(三)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绿色哲学社会科学
第四章 国土空间新布局
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维度的科学依据
(二)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空间布局的主要问题
二、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价值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本要求
(三)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政策选择
三、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
(一)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意义
(二)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要求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举措
四、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
(三)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
五、 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一)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的意义
(二)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的重点
(三)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的举措
第五章 生态治理新设计
一、 大力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一)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绿色化
二、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二)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生态红线制度
三、 深化生态文明领域体制改革
(一)完善经济政策和推行市场经济机制
(二)完善行政政策和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三)完善社会政策和推行公众参与制度
四、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一)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探索
(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三)严格生态文明领域的执法
(四)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五、 抓紧落实生态文明考评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绿色考评制度的原则
(二)建立和完善绿色考评制度的任务
(三)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六章 环境外交新天地
一、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依据
(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
(三)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诉求
二、 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一)维护国际核安全体系的重要前提
(二)维护国际核安全体系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的具体途径
三、 加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一)加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历史进程
(二)加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对外合作
(三)加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四)加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未来方向
四、 加强绿色领域国际合作
(一)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二)促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达成绿色共识
五、 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力量
(一)中国节能减排成效
(二)中国对外绿色援助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云飞。
得书感谢您对《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