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天桥,老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聚集地,是京人能说得出的自留地。作者细数林林总总,忆往说趣,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成长,为我们留下片刻记忆。

内容简介

作者对老北京天桥“杂吧地”独特的民俗与文化进行了十多年的走访调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是十四个人的口述内容,在书中,作者访问的对象不局限于曾亲身在天桥撂摊卖艺的老人,还包括当年的观众、老天桥艺人的后人或传人,以及一些有心的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详细地描述了其访谈调查的心路历程,接着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论——将天桥象征性地比拟为北京的“下体”,从而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城市生理学”的概念。

作者简介

作者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9),及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等若干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绪论 你说的与我写的:杂吧地天桥的叙事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

一、落到天桥,你就不值钱了——李长荣访谈录

二、在我看来,这是自然的事情——玉庆文访谈录

三、茶馆的老东老伙——冯建华访谈录

四、天桥的艺人都是混饭吃——刘景岚访谈录

五、我就不说朱元璋,我就说范聃老祖——王学智访谈录

六、天桥这地方,真养穷人——朱国良访谈录

七、其实,学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朱有成访谈录

八、我就觉得天桥有意思——崔金生访谈录

九、我在天桥撂地,受双重压迫——金业勤访谈录

十、拜师拨眼,家传还是要投师——朱赤访谈录

十一、除了艺术之外,我什么都不爱动脑子——李嘉康访谈录

十二、同盟、联盟与口盟——杜三宝访谈录

十三、现在说这些有用吗?——关学曾访谈录

十四、摔跤,一举一动都是文化——马贵宝访谈录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

一、牵着鼻子走:无定法的田野——天桥田野调查的回顾

二、城市生理学与杂吧地的『下体』特征——以近代北京天桥为例

三、老天桥艺人的来源、认同与译写

四、生活、政治、商品及艺术: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

后记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岳永逸。

得书感谢您对《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释蔡元培与北大:记忆史的视角 电子书
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北大校长蔡元培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
福林记忆 电子书
本书分7辑。“筑梦福林”倾吐作者伴随着福林传统村落保护之卓有成效的心路历程,乡镇基层干部的劳碌辛苦也尽在其中。“古村探幽”介绍福林村概况,讲述“五古”的来龙去脉。“弘一因缘”梳理弘一法师驻锡福林的活动情形,对“缘断福林”提出个人见解。“史海钩沉”主要就新发现的史料做探究读解。“遗址摭拾”对废弃、泯没的公共设施和古民居寻根追踪。“乡建絮语”是对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言献策。“龙湖采璞”是
记忆与传承:消失于古村落记忆里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踏上寻根之旅,走近那些渐行渐远的民居村落,走近那永不消逝的乡愁记忆。
燕地古城考 电子书
燕地大体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地区。本书以《汉书?地理志》为准,就此一地区所置134座郡(王国都)县(侯国)城的地理方位、形制布局、初始风貌及沿革变迁等予以考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补充,对仍存争议的问题加以推考,对古今皆无考者亦谈出自己的看法。本书所考述古城达200余座。其内容以汉代为主,上溯至秦以前,下限一般截至南北朝。史料详实可靠,立论扎实沉稳,有创意而合于历史实际。
厦门闾里记忆 电子书
追溯厦门城市历史、人文发展轨迹,追寻厦门与台湾数百年亲情,探寻掩藏民间之闽南文化、历史遗存、亲历、亲访、亲见,多为资料外之新发现。记述厦门港城、古街、闾巷、古村、古寨、古厝、古桥、古亭的历史掌故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