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天桥,老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聚集地,是京人能说得出的自留地。作者细数林林总总,忆往说趣,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成长,为我们留下片刻记忆。
内容简介
作者对老北京天桥“杂吧地”独特的民俗与文化进行了十多年的走访调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是十四个人的口述内容,在书中,作者访问的对象不局限于曾亲身在天桥撂摊卖艺的老人,还包括当年的观众、老天桥艺人的后人或传人,以及一些有心的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详细地描述了其访谈调查的心路历程,接着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论——将天桥象征性地比拟为北京的“下体”,从而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城市生理学”的概念。
作者简介
作者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9),及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等若干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绪论 你说的与我写的:杂吧地天桥的叙事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
一、落到天桥,你就不值钱了——李长荣访谈录
二、在我看来,这是自然的事情——玉庆文访谈录
三、茶馆的老东老伙——冯建华访谈录
四、天桥的艺人都是混饭吃——刘景岚访谈录
五、我就不说朱元璋,我就说范聃老祖——王学智访谈录
六、天桥这地方,真养穷人——朱国良访谈录
七、其实,学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朱有成访谈录
八、我就觉得天桥有意思——崔金生访谈录
九、我在天桥撂地,受双重压迫——金业勤访谈录
十、拜师拨眼,家传还是要投师——朱赤访谈录
十一、除了艺术之外,我什么都不爱动脑子——李嘉康访谈录
十二、同盟、联盟与口盟——杜三宝访谈录
十三、现在说这些有用吗?——关学曾访谈录
十四、摔跤,一举一动都是文化——马贵宝访谈录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
一、牵着鼻子走:无定法的田野——天桥田野调查的回顾
二、城市生理学与杂吧地的『下体』特征——以近代北京天桥为例
三、老天桥艺人的来源、认同与译写
四、生活、政治、商品及艺术: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
后记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岳永逸。
得书感谢您对《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