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的自我阶层定位:主观心理福利视角

中国公众的自我阶层定位:主观心理福利视角

站内搜索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当前中国民众日益关心的健康问题的背景,重点考察了个体阶层意识和幸福感对健康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项目“中国民众主观阶层的结构特征和动力机制”(16BSH01)。介绍了当前中国社会学学者从主观心理福利视角考察公众自我阶层定位的研究成果,以系统展示中国公众心理的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和外部影响。本书的内容分为五个专题:自我阶层定位的结构和机制、自我阶层定位的感知和影响、自我阶层定位与获得感和幸福感、社会治理视角下的阶层流动和心理福利和大数据视野中的主观阶层话语变迁。通过整合多期全国性综合调查资料以及横跨数十年的历史文本资料,构建了体量庞大、时空代表性强的数据库。基于当前中国民众日益关心的健康问题的背景,重点考察了个体阶层意识和幸福感对健康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陈云松,牛津大学博士,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Social Science Research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社会学、人文社科大数据、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专题一 自我阶层定位的结构和机制

第一章 自我阶层定位的结构和趋势

第二章 自我阶层定位流动感知和不平等

第三章 自我阶层定位的主客观偏差

专题二 自我阶层定位的感知和影响

第四章 自我阶层定位和阶层固化

第五章 自我阶层定位的健康效应

第六章 自我阶层定位与获得感

专题三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阶层流动和心理福利

第七章 城镇化与社会融入

第八章 流动人口的政府满意度

专题四 大数据视野中的主观阶层话语变迁

第九章 新中国的阶层话语变迁

第十章 阶层话语与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中国公众的自我阶层定位:主观心理福利视角是2020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云松。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公众的自我阶层定位:主观心理福利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的地方领导阶层与地域社会 电子书
一部重新反思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过程的作品。
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反思发展主义的视角 电子书
部分学者、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已经开始关注农村留守人口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正在积累。本书汇集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举办的“农村留守人口、农村教育:反思发展主义的视角”研讨会的研究论文16篇,共分为流动与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四个部分,可为从事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学术参考。
新下层:日本的社会阶层与贫困遗传 电子书
看见在时代浪潮中漂泊又困顿的他们,揭开日本社会新下层的面纱。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基于特大城市的经验研究 电子书
分析和研究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中国路径:双层博弈视角下的气候传播与治理 电子书
本书结合双层博弈框对气候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