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展开研究。意大利实证学派以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为研究方法,以矫正犯罪人的危险人格为基础,并以社会防卫思想为罪犯矫正政策的价值理念,进而形成实证学派罪犯综合矫正范式。本书发现与重组实证学派以“矫正危险人格”为核心,以社会防卫理念为价值取向,以“菲利草案”为理论成果的罪犯综合矫正范式。并以实证学派“危险人格”理论体系为参照,进一步完善与建构我国罪犯综合矫正理论体系与制度基础。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推荐序
序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龙勃罗梭的研究述评
1.3.2 关于菲利的研究述评
1.3.3 关于加罗法洛的研究述评
1.3.4 意大利实证学派的学术影响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概述
2.1 实证学派矫正理论的变迁
2.2 龙勃罗梭的矫正理论概述
2.3 菲利的矫正理论概述
2.4 加罗法洛的矫正理论概述
2.5 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的哲学根基
2.6 小结
第三章 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理论争鸣
3.1 刑事古典学派的基本观点
3.1.1 概述
3.1.2 贝卡利亚的学理观点
3.1.3 卡拉拉的学理观点
3.2 实证学派的基本观点
3.2.1 龙勃罗梭的学理观点
3.2.2 菲利的学理观点
3.2.3 加罗法洛的学理观点
3.3 第三学派(法律技术学派)的学理观点
3.4 刑罚双轨制的诞生:矛盾结合的产物
第四章 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基础理论
4.1 概述
4.2 犯罪原因论
4.2.1 人类学原因
4.2.2 自然原因
4.2.3 社会学原因
4.3 犯罪率研究:实证研究的历史考察
4.3.1 阿方斯·克托莱(Alphonse Quetelet)的学理观点
4.3.2 犯罪社会学原因与犯罪率
4.3.3 刑罚严厉程度与犯罪率
4.4 犯罪类型研究
4.4.1 侵犯人身类犯罪与人口统计学研究
4.4.2 性侵犯罪研究
4.4.3 侵犯利他情感与利己情感的犯罪
4.5 犯罪人类型研究
4.5.1 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型研究
4.5.2 菲利的犯罪人类型研究
4.5.3 加罗法洛的犯罪人类型研究
4.6 犯罪人格
4.6.1 对道义责任论的否定
4.6.2 犯罪人格研究的理论背景
4.6.3 犯罪人格研究的理论内涵
4.7 “危险人格”理论
第五章 意大利实证学派刑罚基础理论
5.1 意大利实证学派的刑罚目的观
5.2 实证学派刑罚理论内涵
5.2.1 龙勃罗梭的刑罚理论
5.2.2 菲利的刑罚理论
5.2.3 加罗法洛的刑罚理论
5.3 实证学派社会防卫理论内涵
5.3.1 概述
5.3.2 实证学派的基本观点
5.3.3 小结
5.4 实证学派监禁刑理论内涵
5.4.1 龙勃罗梭的监禁刑理论
5.4.2 菲利的监禁刑理论
5.4.3 加罗法洛的监禁刑理论
5.5 刑罚替代措施理论内涵
5.5.1 龙勃罗梭的刑罚替代措施理论
5.5.2 菲利的刑罚替代措施理论
5.5.3 加罗法洛的刑罚替代措施理论
5.6 实证学派保安处分理论内涵
5.6.1 概述
5.6.2 安东里惹(Francesco Antolisei)的学理观点
5.6.3 小结
第六章 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之成果:菲利草案
6.1 “菲利草案”诞生的理论背景
6.2 “菲利草案”的基本内容
6.2.1 概述
6.2.2 罪犯矫正实施原则
6.2.3 罪犯矫正基本规则
6.2.4 “菲利草案”中的“危险人格”理论
6.2.5 “菲利草案”对意大利“洛克法典”的影响
6.3 小结
第七章 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的学术影响
7.1 李斯特“整体刑法学”理论
7.2 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的学术影响
7.2.1 引入罪犯矫正理论综合研究范式
7.2.2 引入罪犯综合矫正范式
7.2.3 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之归宿
7.3 小结
第八章 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8.1 精神障碍犯罪人矫正理论研究
8.1.1 研究意义
8.1.2 研究现状
8.1.3 精神障碍犯罪人矫正理论之完善
8.2 女性犯罪人罪犯矫正理论研究
8.2.1 研究意义
8.2.2 研究现状
8.2.3 女性犯罪人矫正理论之完善
8.3 罪犯危险人格矫正评估理论研究
8.3.1 概述
8.3.2 研究现状
8.3.3 罪犯危险人格矫正评估理论之完善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研究是2019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韩啸。
得书感谢您对《意大利实证学派罪犯矫正理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