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与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

国家治理与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交融,推动中国特色财政学学科体系重建。

内容简介

财政与财税体制已经同国家治理紧密对接,并且,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在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更高平台上、更广范围内发挥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由此也提出了重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学科体系的理论任务。该书重点关注财政学基础理论问题,主要议题涉及以下几方面:(1)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方向;(2)财政学研究方法论;(3)财政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4)财政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发展与未来;(5)财政学学科和教学体系的构建;(6)财政学的前沿研究趋势;(7)财政学量化研究方法,以及(8)与财税体制改革相关的某些实践问题。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序言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创新

一 引言

二 中国财政运行新规律的基本底色

三 一份大致清单:财政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

四 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契机

五 结语

财政学研究的不同范式及其方法论基础

一 引言

二 财政学在西方的早期发展(15世纪至19世纪末)

三 英美主流财政学范式的形成与特色

四 交易范式财政学的形成与特色

五 三种财政学体系

六 结论

西方财政理论在中国近代的传播、运用与发展

一 清末(1912年以前)西方财政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 民国初年(1912—1926年)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

三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西方财政理论的传播

四 南京国民政府中后期(1938—1949年)的财政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财政学科发展的总结与回顾

一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学

二 否定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学

三 我国公共财政论的形成

四 我国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五 若干结论

第二编 多维视野下的财政学

跨学科与全球化视野下财政研究的多重面向

一 找回国家与财政改革

二 全球化下的国家治理与财政变革

三 中国财政改革及其研究的多重面向

四 基于国家治理的财政研究方法与议题

财政理论的重构:以公平规则的探索为主题

一 财政学的理论研究应围绕公平规则的选择来展开

二 现代主流的财政理论偏离了公平规则探索的轨道

三 围绕平等待人财政规则的架构来重构财政学理论

财政社会学与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框架

一 财政社会学的历史及其理论传统

二 财政社会学面临的三大争议及其辨析

三 财政社会学视野下的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

探索作为学科的“财政政治学”

一 财政学的困境

二 把政治还给财政(学)

三 财政政治学的内容

四 财政政治学的方法体系

五 结论:财政政治学探索对财政基础理论发展的意义

第三编 财政学教学与研究

公共财政“教与研”的革命:从经验到计量、动态、实验、行为和结构

一 引言

二 现代财税理论研究的动态趋向

三 深化中国财税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启示

关于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一 公共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三条线索

二 理论体系创新视角下的公共经济学研究还较为欠缺

三 比较视角下的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有较高学术价值

四 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我国财政学研究及专业发展方向探究

一 我国财政学科发展的轨迹

二 国际财政学的发展状况

三 我国财政学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困惑

四 对我国财政学专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式财政学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一 美国本科生财政学主流教材的评析

二 美国研究生公共经济学教学体系的评析

三 中国式财政学教学体系的反思

四 中国式财政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初步设想

第四编 税制改革、预算管理及其他

现代国家治理下我国税制体系的重构

一 税制体系重构的目标

二 税制重构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 我国税制体系重构的基本框架

四 我国税制体系重构的整体思路

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逻辑

一 财政效率原则与预算绩效管理

二 政府管理模式选择及改革:一个简化模型

三 对加拿大改革经验的分析及评价

四 对中国改革的分析与评价

财政预算理论:经济、管理与政治的视角

一 总论:共同领域的多学科视角

二 政治学视角:渐进预算理论及其改进

三 财政预算理论的经济学视角

四 理性主义与理性预算模式

五 政策过程模型

六 中国财政预算理论争鸣

财政货币政策理论与方法:近三十年的进展

一 绪论

二 最优政策搭配及其效应分析

三 研究总结与展望

现代财政理论中的激励相容思想

一 激励相容与财政支出

二 激励相容与财政收入

三 激励相容与政府间财政关系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政治经济学

一 引言

二 中国特色市场保护型联邦主义

三 基于经济增长的晋升锦标赛理论

四 其他三个替代性理论

五 启示与反思

国家治理与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珺。

得书感谢您对《国家治理与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 电子书
会计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相应地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形势,本教材将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会计基础专业技能为根本目的,从会计核算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实务三个维度,系统地介绍了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制造业企业资金筹集业务、供应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的核算等。
国家治理中的财政:理论和实践 电子书
本书分为“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基础理论探讨”“国家治理: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构建适合中国特点和治理结构的财政制度”“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四个篇章。不仅对财政、财政能力、财政治理等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国家治理成本、财政能力集、预算建构力等观点,而且提出了优化我国财政制度和政策的方案和建议。
财政学(第2版) 电子书
本书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和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基点,分析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全书秉承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我国财政学理论分析规范,构建“基础理论—支出—收入—收支平衡—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治理”的课程框架。基础理论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进行分析;公共支出部分重点分析购买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治理创新研究 电子书
本书力图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立足城市社区治理的场域特点、规律和条件,从理论到实践对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治理创新这一难点和热点主题展开深入研究,系统性地解答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治理理论与现实基础、实存样态状况、治理内在逻辑、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现实动因及机理、模式与成效、引导策略和管理对策等问题。本书研究共计分为5篇17章,具体包括:(1)理论基础与现实
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与发展:以科教结合为视角 电子书
本书对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如何协同合作,积极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初步探索,内容涉及科教结合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高等学校科教结合的人才培养、科教结合背景下科研组织模式和科教资源配置机制、高校科技评价及科研和创新能力评价、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国际趋势与战略、科教结合背景下协同创新体制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