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

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研究,探讨古典美学在现代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丛书”之一,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这一宏大话题着眼,研究存活于现代文艺批评、现代文艺美学建设中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概念、术语,分析它们的古典意义及其在现代的生成、延展。

全书选取了“言志”“比兴”“意境”“意象”“气韵”“教化”“妙悟”“童心”“疏野”“自然”“中和”“通变”“言意”“品味”十四个范畴进行分析探讨,对我们思考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当代境遇、中国文论的古今转换、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复兴,具有直接的、实质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编者蒋述卓,文学博士,教授。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教授。原为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暨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与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学科文艺学带头人,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总序

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编写组

第一章 言志

一、古老的概念进入现代批评

二、具“现代意识”而又不把古人“现代化”

三、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重要突破

四、王文生“中国抒情文学理论体系”中“言志”论的新阐发

第二章 比兴

一、比兴意义的历史发展

二、比兴意义的现代阐释

三、比兴与中国现代文艺美学

第三章 意境

一、意境之两条主脉

二、意境之现代阐释与意义增殖

三、结语

第四章 意象

一、“意象”概念在当代语境中的不同理解

二、“意象”在中西方的各自发展

三、中西意象论的两次汇通

四、未必是结论的结论:意象的核心在似是而非的审美特性

第五章 气韵

一、关于“气韵”的几点认识

二、中西比较视野下对“气韵”的现代阐释

三、指向未来的“气韵”范畴

第六章 教化

一、古代文艺美学中“教化”范畴的运用及特征

二、教化与净化

三、“教化”范畴在近现代美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第七章 妙悟

一、“妙悟”解析

二、“妙悟”与“直觉”互释沟通之可能性

三、现代学界“以世界性知识与眼光”对严羽诗学的互通性阐释

四、“妙悟”与克罗齐“直觉”说之比较

第八章 童心

一、童心溯源

二、李贽“童心说”的文艺美学内涵

三、“童心”与“老成”“第二次天真”

四、现代语境中的“童心”意蕴

五、结语:“童心”的现代价值

第九章 疏野

一、“疏野”范畴考辨

二、“疏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接受与阐释

三、来自“旷野”的呼唤

第十章 自然

一、因内符外:具有本体论色彩的“自然”诉求

二、直寻兴会:艺术创作论上的“自然”追求

三、从“清真”到“平淡”:美学风格上的“自然”趣尚

四、在“自然”的批评标准上,儒、道美学传统的会通与差异

第十一章 中和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和”的研究与阐释

二、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中和”底色

三、现代新儒学的“中道”精神

四、结语

第十二章 通变

一、《文心雕龙》“通变”观通向现代的线索

二、文化复兴论语境中的《文心雕龙》“通变”观新解

三、现代文学的古今、雅俗之辨

四、结语

第十三章 言意

一、言不尽意

二、言意之辨

三、文之为文

四、言意之辨的现代审视

五、结语

第十四章 品味

一、“品味”之溯源

二、“品味”与解释学之因缘

三、作为直觉和体验的品味美学

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是2019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蒋述卓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电子书
这本书回应了普通话与方言话语次序背后的问题,即普通话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衍生品,亦是形塑“现代中国”的关键元素。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从哲学反思和文化重构的立场研究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关系的成果之一,内容包括: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思想家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等。
随园食单:穿越时空的中华古典美食 电子书
本书详细论述了14-18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百多道菜品及饮食文化,是古典生活美学的范本。
大汇合与大分流:大变局下的中国现代化 电子书
深刻解析世界大变局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现代社交礼仪 电子书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礼仪的认知、个人形象、交往礼仪、公共礼仪、通联礼仪、餐饮聚会礼仪、大学生校园礼仪、求职就业礼仪、公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