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在网络空间中公众舆论的表达,以及权利的实现。
内容简介
“公民记者”、网络舆论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格局,世界不再是单声道——众声喧哗、“声声”不息从此将成为常态。未来的互联网可能存在两种不断博弈、竞争的力量。一股是集结了大公司、企业、媒体巨头的传统势力,另一股是由积极民众、草根组织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组成的开放的、扁平化的网络阵地。然而,当互联网为这两股力量提供空间之时,最根本的“人”也从“现实的”、“有限的”主体变成了“网络化”、“虚拟化”的代码之后,他们会发生怎样的转变?例如,他们将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看待权利及其实现?如何建构网上全新的“自我”,以及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杨吉,浙江大学法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秘书长,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网络与知识产权部主任、律师,杭州摄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主讲人。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互联网法律、新媒体趋势。已出版《法理的解释:思辨笔记》《21世纪的书:信息时代商业思想10×10阅读》等8部作品;作为国内知名财经书评人,长期为包括《上海证券报》《中国图书评论》《商界评论》《IT经理世界》《中华读书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撰写评论文章。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第一章作为权利表达的网络舆论
第一节“华南虎”风波:众声喧哗下的理性表达
虎、虎、华南虎!
“正龙拍虎”的失败与“网络民意”的胜利
第二节中国网络舆论的兴起
“孙志刚事件”的标本意义
“如果没有网络……”
网络问政:风生水起
2003年:爆发的“沉默的大多数”
第三节权利如何表达:主体、机制与运行
问题的提出
“看不见的人群”是谁:网络舆论能否真正代表民意?
网络舆论的形成
第四节网络讨论的“阿喀琉斯之踵”
网络讨论的“想象之中”与“预料之外”
“匿名”的绊脚石
“平等性”的真相
男女有别与话语方式
第二章互联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第一节公私分野
两种自由的理路
汉娜·阿伦特的理想状态
哈贝马斯的承继与发扬
公私再审视[47]
第二节网络如何公共?
否定性批判
网络空间与公共精神之契合
第三节媒体形态与种类
后吉布森时代的网络空间
Web 2.0形态下的网络应用
它们改变了什么?
第三章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
第一节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网上的自我
从网民到网络公民
权利之源及其展开
呈现和认同之辨
第二节网络公共事件全解析
践行民主诉求新策略
网络舆情的发生逻辑
异化与消解
第三节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原则的提出
保持开放与平等
鼓励对话与慎议
营造归属与融合
第四章网络空间的规制及其实践
第一节铁笼抑或乌托邦
科技的反扑
互联网的自由与秩序之争
三个故事文本
第二节规制架构
控制是一连串的事
何人在规制?
如何规制?
规制的三个主题
第三节中国网络规制现状评析
必要的交代
规制现状
开放代码对现有规制的限制
第四节规制的前景与出路
来自美国模式的启发
政策建议与立法完善
赫胥黎们没有意识到的
第五章在线革命——互联网改变中国?
第一节自由表达的障碍与伏击
别了,谷歌!来了,“网络特区”?
“实名”之惑
网络整风
第二节网络监督的失范与规范
监督缺陷的“三重门”
完善网络监督及其政府应对
第三节结语:中国网络“舆论场”的愿景与未来
后记
在线革命: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是201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吉。
得书感谢您对《在线革命: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