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子书研究

魏晋子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魏晋时期子书创作活跃,本书对汉魏六朝子书进行总体梳理,探讨学派、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内容简介

魏晋时期子书撰作呈现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极为活跃的局面,仅据《隋书?经籍志》子部的有关著录,便可略知其作家作品之纷盛。由于年代久远且各种天灾人祸频仍,魏晋子书散佚相当严重,给后人的探索造成很大困难,故长期以来罕有从整体上涉足此研究领域者。本书系关于汉魏六朝子书之的总体梳理。本书研究认为,东汉、魏、晋三代大体上属于兴盛期,相对西汉而言,东汉子书呈现上升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为三国子书的兴盛做了铺垫,晋代子书写作势头相对减缓,则直接影响到南北朝子书的衰落。关于魏晋子书诸学派著述情况的分类概括,作者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魏晋思想的活跃态势。本书分论部分,就今存魏晋子书著作的学派归属、思想内涵及文学因素予以论述,共涉及魏晋四十六个子书作家的较完整或仅存少量佚文的五十余部著作。辨析了本时期各个具体时段之子书著述的差异,揭示三国较重要的子书的作者多为军政实务之臣,作品多涉及政略治术,或社会风气的批评和重建的主张,以及人物品鉴,思想上兼融博取而以有效为原则,文风朴实明畅。在对魏晋子书之学派定位及其同异辨析中,本书注重挖掘其文学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上编

第一章 魏晋子书的兴盛及其原因

第一节 汉代子书著述的持续、低落与回升

第二节 魏晋子书的兴盛

第三节 魏晋子书兴盛的原因

第二章 多元思想态势与魏晋子书流派

第一节 儒家思想影响的持续与儒家类子书

第二节 道家思想的兴盛与道家类子书

第三节 法家思想的短暂复兴与法家类子书

第四节 纵横家与名家的活跃

第五节 杂家与兵家的兴盛

第三章 魏晋子书的流传、著录、辑佚与研究概述

第一节 魏晋子书早期流传的几种途径

第二节 东晋至明代书籍对魏晋子书的抄录和引录

第三节 关于魏晋子书的著录

第四节 清代学者对魏晋子书佚文的辑录

第五节 魏晋子书研究概述

第四章 魏晋子书写作年代考述

第一节 子书写作势头在东汉的逐渐回升

第二节 子书写作的兴盛:三国子书写作年代考述

第三节 子书写作兴盛势头的持续和低落:晋代子书写作年代考述

第五章 魏晋子书作者的地域和家族分布

第一节 魏晋子书作者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魏晋子书作者的家族分布

第六章 魏晋子书之兼容、模拟及阶段差异

第一节 魏晋子书之兼容性

第二节 魏晋子书之模拟现象

第三节 魏晋子书之阶段差异

第七章 魏晋子书与史书的相互渗透

第一节 魏晋史书对子书的渗透

第二节 魏晋子书对史书的渗透

第三节 东晋子书之渐衰与史书之趋盛的关系

第四节 附论:关于史官制度的影响

下编

第八章 三国儒家类子书

第一节 荀悦《申鉴》

第二节 徐幹《中论》

第三节 三国后期儒家类子书

第九章 三国杂家类子书

第一节 仲长统《昌言》

第二节 曹丕《典论》

第三节 蒋济《万机论》与桓范《世要论》

第十章 三国法家类与道家类子书

第一节 法家类子书:刘廙《政论》和阮武《政论》

第二节 道家类子书:任嘏《任子道论》等

第三节 嵇康《养生论》及其他

第十一章 三国名家类子书

第一节 刘劭《人物志》

第二节 姚信《士纬》及其他名家著述

第十二章 晋代儒家类子书

第一节 傅玄《傅子》

第二节 袁准《袁子正书》及其他

第十三章 晋代杂家类子书

第一节 葛洪《抱朴子》的整体定位:杂家

第二节 葛洪《抱朴子》的文学性

第三节 另类杂家:张华《博物志》、郭义恭《广志》等

第十四章 晋代道家及释家类子论

第一节 孙绰《孙子》、苻朗《苻子》及其他

第二节 “辩觉法师”:慧远

第三节 “法中龙象”:僧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魏晋子书研究是20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王琳。

得书感谢您对《魏晋子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尚书》诠释研究 电子书
《〈尚书〉诠释研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所有讨论的专题都是《尚书》学与语言学长期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有些还关涉古典文献学、辨伪学、辑佚学、哲学、思想史研究等领域。作者皆能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文献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探隐索微,反复论证。全书分析透彻,逻辑严密,例证丰富,其结论或正前人之失,或对有关问题的论证有所推进,或给读者以新的启迪,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钱玄同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叙述钱玄同先生一生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特色,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近代天津典当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工具,利用近代天津典当档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近代天津城市的典当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性,对近代天津城市史和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仪礼经传通解>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仪礼经传通解》的专业学术作品。
德国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