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南大历史系教授论文集,涵盖中国古代史各领域,高质量学术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祝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而出版的学术论文集。本书共收录27篇论文,另有1篇序言。论文研究内容限定在中国古代史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议题。论文作者均是学界知名专家学者,或是学界青年才俊,所收论文大部分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得到较好反响,因此,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言:恭祝昌宪先生七十华诞
目录
上编 名家力作
五代辽宋金元的“指斥乘舆”罪
暗合前修诚可信
根基坚实的大厦
宋代的罂粟
一 罂粟的分布与种植
二 罂粟的观赏价值与医药价值
三 罂粟的饮食价值
余论
宋代的田宅交易投税凭由和官印田宅契书
一 田宅交易投税凭由
二 宋代的官印田宅契书
熙丰变法前后王安石形象的变化及其意蕴
一 变法前王安石的美誉度及其个人形象
二 变法展开后王安石形象的嬗变和政治诋毁的蔓延
三 王安石的实际生活状况与污名化缘由
四 结语
萝岗钟氏族谱所收崔与之撰墓志铭并邮札考辨
宋代近海航路考述
一 明州以北的近海航路
二 明州以南的近海航路
三 近海航路与远洋航路及内河航路的联系
四 结论
辽代熟女真问题刍议
一
二
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
一 耶律氏家族的传承与迁徙
二 耶律氏家族的婚姻与族际血缘关系的演变
三 耶律氏家族生活习俗的演变
四 耶律氏家族的宗教信仰与政治观念的演变
五 耶律氏家族的社会交际与族群观念的演变
六 结语
禁卫军权与南朝政治
一
二
三
南宋三衙马政问题试探
一 三衙为南宋马政的中心
二 三衙马纲的运送、自取和马驿
三 马院与三衙战马的牧放
四 取得的成效与问题
中编 李昌宪先生代表作
五代削藩制置初探
一 军队屯戍措施
二 由诸道选募驱骁勇
三 移易方镇
四 分割方镇地盘与支郡“直属京”
五 隳城隍、拆防城之具
六 在举荐用人、州县行政等方面,五代各朝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了方镇势力
七 征收两税、收回财权
宋代文官帖职制度
一 帖职制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 帖职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三 帖职与差遣的关系
四 帖职制度的作用
五 宋史职官志正误
北宋前期官品令复原研究
一 《北宋前期官品表》之失误
二 以《永泰令》等文献补正
三 以宋《建隆以后合班之制》补正
四 散官、勋官、爵位及其官品
下编 学生论文
唐宋合班制度的演变途径
一 对《宋史·职官志八》合班之制的重新认识
二 唐贞元以后使职与朝会制度的变化
三 贞元以后的百官序班制度
四 唐后期及五代以后合班制度的整合
五 结论
论宋代军人的优抚保障政策及影响
一 宋代军人的优抚
二 宋代军人的保障
三 宋代军人优抚保障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敦煌本道经《十戒经》考论
一 关于敦煌本《十戒经》
二 敦煌本《十戒经》溯源
三 《十戒经》的形成、完善与优化
四 小结与余论
宋代国信所考论
一 国信所及其机构设置
二 国信所的职掌和作用
三 结论
秩序与创新:粤北瑶族文化的现代困境与解决路径
一 粤北瑶族文化的现代困境
二 粤北瑶族文化的“现代化”路径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点与长处
宋代枢密院司法事权考述
一 枢密院对军人案件的覆审之权
二 枢密院对军官案件的覆奏之权
三 集权与便宜:枢密院与各级军事司法官司之关系
四 结语
两宋乡村治理体系的历史影响
一 建制名称与组织模式的延续
二 职役制的全面传承与发展
敦博58号文书与两唐书《地理志》等相关问题考
一 文书定年考辨
二 文书定性及其与天宝元年户部计帐之间的关系
三 由《文书》考证《通典》、两唐书《地理志》等郡(州)县系年及户数系年
四 《文书》反映的天宝元年前后行政区划、郡县等级等信息
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攻城战
一 围困的攻城方式
二 强攻所采用的一般策略
结论
南宋士人“好书”风尚探析
引言
一 南宋士人“好书”之缘
二 南宋士人“好书”取向
结语
宋代枢密直学士考论
一 宋太祖朝“职事官”化的枢密直学士
二 宋太宗朝枢密直学士的职能与地位
三 宋真宗朝以后枢密直学士的帖职化
四 结语
唐代后期颍州隶属诸方镇沿革及相关情况考辨
一 颍州所属方镇之考证
二 颍州隶属沿革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
北宋文武换官制度探析
前言
一 制度复原
二 事例分析
三 换官原因、途径之分析
四 换官的政治社会意义
余论
后记
咏归集:李昌宪先生七十寿辰纪念文集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田志光。
得书感谢您对《咏归集:李昌宪先生七十寿辰纪念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