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1991—2000年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1991—2000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近代史研究》40年见证中国学术发展,精选100余篇论文展现贡献。

内容简介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7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本卷为第二卷,时间节点1988-1997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一 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二 选择机会的自误

三 延误的制度性障碍

四 扭曲和断裂

五 历史的启示

试论道咸间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

晚清西学约议

商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自为”化问题

20世纪初期资本家阶级的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方式初探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资本家阶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文化

三 资本家阶级的政治参与意识

四 资本家阶级的政治能力感

五 资本家阶级的党派意识

六 资本家阶级参与政治的组织

七 资本家阶级的政治领袖

八 资本家阶级表达政治利益的渠道和方式

梁漱溟新儒学思想研究

一 批判科学主义

二 认同陆王心学

三 儒学的现代化

关于广州反入城斗争的几个问题

一 要求入城的条约依据

二 要求或反对入城的理由

三 1849年“伪诏”的确认

论不平等条约

一 1182个不平等条约?

二 发端与发展

三 斗争与变化

四 非条约、条约、不平等条约

论清末铁路政策的演变

一 铁路总公司和路矿总局的铁路政策

二 商部的铁路政策

三 邮传部的铁路政策

四 结语

近代香港人口试析(1841—1941年)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训政的背景及挫折

一 前言

二 训政的由来与意义

三 训政实施的背景

四 训政实施的经过与特色

五 训政实施的阻碍与挫折

六 结论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 重庆谈判的背景

二 国共双方关于重庆谈判的决策

三 谈判过程

四 重庆谈判的影响和后果

中国自由主义的乌托邦

一 从“二十年不谈政治”到《努力周报》

二 “好政府”主张与左右两方面的回应

三 游荡着“圣王”幽魂的“好人政治”

四 超然的自由议政及其角色冲突

五 “好人内阁”的破产与向“五四”的回归

晚清军人的经济状况初探

一 晚清军人的法定收入情况

二 晚清军人的非法定收入

三 晚清军人的实际经济状况

四 晚清军人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五 晚清军人经济问题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战后东北问题与中苏关系走向

一 战后东北问题是中、苏、美关注的焦点

二 由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定的战后中苏关系的基本框架

三 围绕东北问题中、美、苏“三国四方”关系的重新组合

四 中苏关于东北经济合作谈判的破裂与国民政府对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五 东北战略根据地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结盟的确立

六 中国共产党全面调整对美、苏政策与“一边倒”政策的形成

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

方法论问题

一 近代科学与近代方法论

二 中国近代史上两个基本问题

三 社会性质

四 阶级分析

五 革命与改良

六 中国当代与近代

七 勇敢坚持真理,勇敢追求真理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

一 西儒的作用与影响

二 缓慢转变,自然集结

三 特殊的吸引力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成书考

一 《清议报》上的《戊戌政变记》

二 《戊戌政变记》九卷本的刊行

三 《戊戌政变记》订正九卷本的刊行

四 《戊戌政变记》八卷本的刊行

五 结语

传统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一 传统性别结构

二 传统年龄结构

三 性别与年龄结构之间

晚清广州的社团及其近代变迁

一 清代广州城的管理体制及其问题

二 晚清广州城内社会团体的类型

三 清末新政与绅商社团的政治化

四 立宪与绅商群体内部的纷争及分裂

五 结语

严复拒卢梭意在讽康、梁

一 严复评论卢梭的曲线轮廓

二 严复心目中的康、梁形象

三 严复拒卢梭意在讽康、梁

四 结语

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

一 规模与结构

二 专业市场及其功能

三 庙会与茶馆交易

四 乡镇市场的经纪人

琅威理与北洋海军

一 琅威理其人及其两次应聘北洋海军的经过

二 在华任职期间的工作表现

三 琅威理辞职问题及其反思

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

一 鸦片战争与晚清政府的财政、货币状况

二 咸丰朝的通货膨胀

三 恶性通货膨胀的严重后果

关于孙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出

反对戴季陶主义和西山会议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沈雁冰概括孙中山的“民族革命运动政策”,包含了后来“三大政策”的全部内容

柳亚子发表《告国民党同志书》,沈雁冰总结为“总理的两个重要政策”

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施存统首次提出“三大革命政策”概念

柳亚子发表《揭破伪代表大会的真相》,将“两个政策”的提法改为“三个革命的重大政策”

《声讨反动派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传纲要》再次阐述孙中山晚年“最重要的革命政策”

陈独秀精炼地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政策”,距后来提出的“三大政策”概念实际内容已经相差无几

黄埔同学会机关刊物《黄埔潮》同时出现三篇提倡“三大政策”的文章

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将“三个政策”写入决议

结语

章士钊《甲寅》时期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评析

一 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认识

二 宪政与专制的优劣——民主政治的价值

三 民主政治是否适合于中国

四 确立共和政治之道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

一 “商会—市民社会”研究趋向的检讨

二 晚清大众媒介:规模·结构·内容转向

三 辅助媒介:近代文化和公共舆论扩展的中介因素

四 近代媒介文化视野中的社会与国家

近代中国广告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一 近代中国广告的产生

二 广告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兴盛

三 华商利用广告的技巧

四 近代广告的其他效用

五 近代广告的负面影响

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一 从审美观到风化:大众与士人的观念

二 习俗、婚姻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论清末彩票

一 从吕宋票到江南票

二 洋商竞设彩票公司

三 上海中心市场——南北洋势力的争夺

四 各路诸侯尽显神通

五 彩票的取缔

六 简短的结语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

一 兵灾的救护与赈济

二 水旱各灾的救护与赈济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1991—2000年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1991—2000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