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方立天文集第八卷)

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方立天文集第八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宗教属于文化范畴,提倡走文化宗教之路,大力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着重探求中国文化精神,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中论述了中华文化三大传统,并认为人生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即是中国国学之魂,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后一部分论述了宗教与社会、科学、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质观、价值观、历史观和适应观,强调遵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是做好中国宗教工作的关键。

作者简介

作者方立天,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特批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

专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等,其中《佛教哲学》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中国文化

儒学与佛教

积极投身于开创当代新文化运动

了解 改造 创新

澳门文化起儒风

早期儒家人格建构及其现代意义

刚健自强

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同情 开发 创新

孙中山文化观述评

传统文化的寻踪与阐扬

儒道的人格价值观及其会通

传统人生价值观与现代化

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

融合互补:未来的文化走向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切入点是什么?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佛道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合理思想

儒家也应有一部典籍大全

为人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普遍意义

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国民素质的提高

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为三晋文化咏叹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学之魂:中华人文精神

人文化解价值危机

中国宗教

中国宗教十年

积极开展宗教学的研究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

宗教·生活·文化

人文科学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对当今世界宗教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宗教与宗教学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中国宗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从三个向度反思中国传统的宗教观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再审视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略论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宗教的作用

走文化宗教之路

宗教和谐与大众传媒

宗教文化今天仍具积极意义

宗教公益事业符合时代的需要

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教育:宗教发展之本

总结赵朴老宗教思想 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宗教媒体与文化自觉

法律、道德与宗教共同维系、助推社会和谐

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重视建设中国特色的宗教社会学

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方立天文集第八卷)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立天。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方立天文集第八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哲学经典·宗教哲学卷 电子书
主要研究宗教的本质和规范,宗教世界观与人生观和道德的关系。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九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千金翼方 电子书
《千金翼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撰的一部中医典籍,以补其早期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不足。全书30卷,计189门,合方、论、法共2900余首。卷1~4论药物,引录《唐本草》的大部分内容;卷5~6系妇人疾病;卷9~10论述伤寒;卷11为小儿病;卷12~15阐述养生长寿,集中体现了古代延年益寿学说同防病、治病相结合之特色;卷16~25论述中风、杂病等;卷26~28系针灸;卷29~30为禁经,其中虽有禁咒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一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