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中西文化融通背景下生成的国民意识的特征与理论意蕴,剖析中国国民意识的内在机理和历史表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球化与国民意识研究论丛"之一。
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展开的现代性注定是思想的角斗场,现代性主体则无疑是百家所争之焦点。在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家看来,对国民的追问,其答案不在古代,而在同时代的欧美。他们的策略是:把欧美理想化,上升为理想国。以这个理想国作为批判现实的精神资源与建构未来的蓝图,新的国民形象就在这理想国里,甚而说,移植理想国足以造就新国民。依照欧美所提供的乌托邦,国家被想象成一个以自由契约构建的城邦,民主、共和被理解为筑建国家的组织形态。但自由契约何以能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的根基,这并未得到充分考察。"救亡图存"等实用的考量与追求阻碍了理论的深入。
中国近现代思想界对国民的思想试验虽已经成为历史,但面向且基于现代性的品格亦使其获得了思想的尊严与价值。特别是在现代国家之主体逐渐模糊之当代中国,对国民意识思与想之意味正不断弥散。今之视昔,先贤对国民的所思与所想,品鉴其中意味,或亦将有益于今日的国民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贡华南,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哲学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理事,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学术委员,清华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著作有《知识与存在》(学林出版社,2004.10;2005.1)、《味与味道》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汉语思想中的忙与闲》(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5)等。上海市医学会医史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特聘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从“家国”(“天下”)到“国家”
身—家—国—天下:中国传统政教的结构典范
“民族—国家”的成立与政教结构之转化
第二章 从“子民”到“国民”
子民的特质
一、以家为体
二、有位无体
三、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
四、天子以礼为职
五、个人在天下之“位”
六、有“个”无“体”——道家的理想
批判与建构——国民的生成
一、批判子民
二、从家庭革命到三纲革命
三、国民的理论建构
第三章 维新与尊孔:国民意识的呼唤与实践
康有为对国民意识的呼吁与召唤
国民意识的形下基础与形上根据
对国民的塑造和对国民意识的实践
第四章 新民与新国
国家危机与唤醒国民意识
(一)国家竞争的世界图景及理据
(二)国家竞争实为国民竞争
近代国民理念的建构
(一)比较的视野:寻求近代国民“典范”
(二)“新民”——近代国民理念建构
锤炼国民的历史实践:国民教育与国民训练
(一)言论引导国民
(二)国民教育——德育、智育、体育
(三)国民训练:政治生活与国民运动
结语
第五章 国族与民权
权力批判与共和国民:乐观的国民意识
传统道德与民权自由:新国民意识的内涵
宗族、旧道德的恢复与国族主义
民权与自由:中国式民权主义
行易知难与革命训政:新国民意识的塑造
余论
第六章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道德的角度看
自我与个体原则的确立
现代国民意识的培养
大独与大群
余论
第七章 从反思国民性到构建新公民
一
二
三
四
第八章 立国与立人
反抗心:从奴隶到自由之路
醒悟:从奴才到自由之路
呐喊:打破主奴辩证法的怪圈
生命尊严与个体意识:从一盘散沙的看客到有立场有原则的个人
发展自信力:从自欺的“阿Q”到自信的脊梁
思想文化革命的方法论质疑
第九章 国民性话语批判与天下理想
从国家认同到文化自觉
从国民话语到“理性”论
国民性话语批判
第十章 科学与理性
劣根与反省
国民与国语
独立与理性
科学与人生
女子与社会
结语
第十一章 国民意识的觉与梦
国民之国:捡拾的生存意境
国—民关系
后记
现代性与国民意识(全球化与国民意识研究论丛)是2012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贡华南。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性与国民意识(全球化与国民意识研究论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