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信仰(“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马克思与信仰(“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信仰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与信仰》围绕作者在“日常生活”“文化自信”“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信仰”等主题展开论述,重在解决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全书重申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自信、自强、自尊,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增强自尊的资本和自信的底气;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程。《马克思与信仰》体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强烈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既具有理论厚度又具有可读性。

作者简介

作者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与学术性

(一)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术思想,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指向

(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与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是时间的巧合、理论的必然

(三)真理标准大讨论这一政治事件,同样具有深邃的哲学蕴涵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当“龙种”,绝不当“跳蚤”

一、日常生活

(一)哲学走向生活

(二)化验条中的哲学

(三)要有“烟火气”

(四)两种哲学

(五)有用与无用

(六)生死观

(七)共同富裕

(八)命运与时运

“命运”和“时运”的同与异

时与运,国运、家运和个人命运

命运共同体

(九)自由与任性

二、文化自信

(一)本质

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大问题

谁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

信什么: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标识

(二)使命

(三)底气

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中流砥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就是基础

文化政策是制度化保证

(四)政治与学术

(五)历史审视

(六)“西方中心论”

(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八)民族解放

(九)民族自强

(十)自觉与传承

(十一)文化与文化名人

(十二)自信之路

(十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有最充分的理由坚持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深层次蕴含着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

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自信源于制度构建的文化传统

三、理论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一)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二)社会责任

(三)理论工作者的坚定性

(四)立德与立言

(五)立场与情怀

(六)博士生的培养

(七)一世读书抵封侯

(八)理论研究与地狱入口

四、信仰

(一)两种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

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的威力

(三)不朽的马克思

(四)“姓马”与“信马”

(五)职业选择中的价值导向

(六)边缘化与指导地位边缘化

(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

(八)方向与道路

(九)四个“不是”

(十)龙种与跳蚤

结语 未来属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与信仰(“走近马克思”小丛书)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先达。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与信仰(“走近马克思”小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探讨启蒙运动及其后果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现代性语境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再阐释。第一部分通过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启蒙实践对启蒙精神的确立,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启蒙理性构造传统的奠基,分析理性主义是怎样取得统治地位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对启蒙的基本态度和观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自身限制必然会导致这些成熟历史条件对资本主义的再一次否定,而这恰恰应当是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4)(世界宗教研究丛书) 电子书
收录2014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领域里具有代表性的原创论文二十余篇。
马克思的社会学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为当前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电子书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