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中国的形成

儒教中国的形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儒教的形成、演变以及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第五册,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为儒家政治文化研究,又分“理论基础”和“问题研究”两部分,共6篇专题文章;下篇为儒家政治文化研究相关论文与评论文章,共6篇专题文章。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显示,由某位伟大的精神导师所自觉创设、倡导的一种信仰思想体系,一旦与某一民族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境遇实现了充分地整合,便会在这一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一种特殊重要的角色,从而构造出这一民族的独特的富魅力的文化异彩。

基于此,本书稿系统地论述先秦儒学的理论实质与思想主题,并在社会系统之合法的结构性因素的意义上重新检讨儒学的意识形态本质,而不仅仅是给它一个阶级的定性;其后,对儒学与政治在战国秦汉之际分化与整合的关系模式及现实政治文化的演进变化问题,进行历时性、动态性的具体考察,对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批判,并尝试性地讨论和展望儒学的未来命运及中国文化的成长。

作者简介

作者林存光,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孔子与儒学、儒教中国问题专题、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孔子新论》《政治的境界: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文明以止”: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文明特质研究》等,合著或主编有《旷世大儒:孔子》(再版名《孔子评传》)、《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研究》《大爱无疆:墨子》《与权力对话:儒家政治文化》《中外巨人:孟子》《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秦汉卷)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智库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言:问题·方法·理念

上篇 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一、孔子、儒学及其问题框架

二、意识形态的理论视野与儒学研究

第二部分 问题研究

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四、经学:解释与应用

五、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六、结语: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成长

下篇 相关论文与评论

一、圣王崇拜:一种政治宗教

二、文化政治: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文化取向与秦汉王权政治

三、“王权支配社会”释义

四、汉代政治思维的特点与发展转向

五、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及其政治含义再解读

六、王莽的和平禅汉与复古改制再评价

后记

再版后记

儒教中国的形成是2018年由玖壹合创出版,作者林存光。

得书感谢您对《儒教中国的形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 电子书
本书站在中西古今文化交汇点上,对严复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严复对中西古今文化的理解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作了阐述,由此展开对严复哲学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政治哲学和历史观、文化观的论述。
中国思想简史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电子书
思想隐士熊逸带你读中国思想史。
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形态转变过程的历时性扫描,指出当代中国美学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学思想弊端,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美产生新的误解,把美要么等同于认识,要么看作实践活动,甚至认为美是人的全部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出现了遮蔽美、悬置美和放大美的“非美化”现象。康德以先验批判的方式检视了人类的认识原则、伦理原则和情感原则,揭示出美与认识、美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美划边定界,成为后来西方美学的规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电子书
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