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然观研究(全二册)

日本自然观研究(全二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恶劣的环境污染和与此相矛盾的“独特论”和“优秀论”进行了分析与批判。

内容简介

本套书主要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突飞猛进,但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另一个是日本文化“独特论”和“优秀论”的泛起,其中包括对日本自然观的礼赞。

作者简介

作者斋藤正二,男,日本著名的作家,有专著十几部,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曾在日本多个著名的大学讲学,身受学生的好评。多次讲课比赛获得优秀教师一等奖,出版的小说再版多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译序

著者绪言

上卷

序论 自然观和文学的象征

传统自然观的意识形态

花和文学的象征

第一章 日本自然观的范式——其确定的条件

日本自然观的文化史概要

从“大自然的发现”到“自然观的接受”

日中律令学制的比较学问史的考察 Ⅰ

日中律令学制的比较学问史的考察 Ⅱ

律令知识阶层自然观学习的一个过程——专制统治下梅、桃、樱的观赏方法

《怀风藻》的文艺礼仪——“自然观的体系”

《万叶集》的政治思维——位于自然观深处的观念

“花鸟风月”是人际关系的比喻——分析《古今和歌集》的自然观

第二章 日本自然观的形成与巩固

“文章经国”和“君臣唱和”的世界——敕撰三汉诗集的自然观

《性灵集》——空海这个“完人型艺术家”所留下的足迹

《西宫记》——“引用汉籍思维”产生的自然观

《菅家文草》——“古代诗歌”自然观的形成和解体

《枕草子》——“类聚思维”的固着与再创造

《源氏物语》中“春夏秋冬”存在论的意义

《荣华物语》——极乐净土的现实化即世俗化

《大镜》——“风流者”的美学探索

《歌合集》——“起源于中国”的游戏要素

《新撰朗咏集》的游宴世界

杂草、杂木和杂艺

《今昔物语集》中所见的“日本化过程”

刊载作者文章之各刊物名称及刊载时间(上卷)

下卷

第三章 日本自然观的形成与巩固

对“转换期”的展望——以花道前史为视角

日本自然观在中世的发展

中世美学中的“自然美学”

“下克上”时代的到来——“合理的”大自然的发现

“下克上”的艺术——花道的自立

《本朝文粹》的残照——花与水的组合

茶道的美学与花道的美学

第四章 日本自然观的发展事例

一 松

二 梅

三 茶花

四 樱

五 桃

六 木瓜

七 竹

八 藤

九 菖蒲

十 棣棠

十一 萱草

十二 莲

十三 菊

十四 秋草

十五 枫

十六 柳

十七 芍药和牡丹

第五章 寻访“花传书”——天文和庆长时期“花传书”的研究

一 “花传书”诞生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

二 《君台观左右帐记》中充溢的“国际感觉”

三 《仙传抄》与“人类解放”的逻辑

四 《专应口传》的“都市思维”

五 《唯心轩花传书》的“唯物论思维”

六 《文阿弥花传书》(西教寺本)的自然哲学

七 《文阿弥花传书》(鹿王院本)的现实感觉

八 质疑阳明文库《立花故实》的禅宗要素

九 《小笠原长时花传书》与“武人庄严”的美学

十 《专荣花传书》的“教育者”地位

十一 《花谱》中所见的知识分子的苦恼——“历史观转换”的尝试

十二 《立花秘传抄》奏响的“天文时期精神的挽歌”

十三 《百瓶花序》中浓缩的庆长时期精神的胜利

十四 《真花传》的构思主体——朱子学的思维

十五 《替花传秘书》中营造的佛教小宇宙

十六 《立花大全》与启蒙城市居民的逻辑

十七 《立花时势妆》——天文时期“花传书”的最终归结

第六章 日本的风土——过去和现在

为确立正确的自然观与风景观

三种“日本人的自然观”

“旧乡土”与“新乡土”

“海洋思维”的形成——牧口常三郎的少年时代

《怪谈》(全译)解说——小泉八云的日本观

蚕神与马的意象——年轻的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涅夫斯基关于奥羽地区民间宗教的研究

“修行”——一个过于日本化的词汇

发现武藏野

风景——历史人物的作品

“热爱大自然”与“热爱自然观”之间

刊载作者文章之各刊物名称及刊载时间(下卷)

参考文献

后记

日本自然观研究(全二册)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斋藤正二。

得书感谢您对《日本自然观研究(全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第2辑) 电子书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近代东亚中的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集中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初研究近代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的主要成果。
谁说日本没有战国 电子书
故事以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展开,在对历史详加考证的基础上,以北条早云、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六位家喻户晓的名人为主线,从1467年日本室町幕府政权发生“应仁之乱”为起点,至1615年德川家康消灭丰臣秀赖的势力并稳定了江户幕府这段战国时期的所有重要事件。
中国文化在日本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和价值,以传播和影响为基本脉络,在日本汉学、中国学的学术视野中,将比较文化研究和变异学作为基本方法和理论,以人员交往和书籍传播作为基础,分别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选取典型案例和材料,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文化根植于日本的点滴进行活泼而生动的解读和分析,对于理解当下世界种种文化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东京大学日本史 电子书
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山本博文,采用问答的形式,对日本史的重要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用57个问题讲述了整个日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