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自觉

城市的自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以宽阔的视野,讲述了当今保护遗产的必要与艰辛。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正处于大拆除的时代,成片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的大旗下被不断夷为平地。这场"休克疗法式"的"改造",对中华文脉的影响之深、之巨、之不可逆,堪称中国城市史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本书以情理交融的文字,辅之以古城珍贵的最后影像,如实记录了在北京梁思成故居和宣南、东四八条、钟鼓楼等历史街区,南京颜料坊、南捕厅、门东、门西等历史街区的最后时刻,作者为阻挡推土机而屡败屡战的历程。

同时,本书又理性剖析了与存续城市记忆密切相关的文化自觉、物权保护、民生改善、公众参与等议题,探索古城保护与复兴的建设性路径。

作者简介

作者姚远,北京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著有《城市的自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城市化和文化自觉

城市化和文化自觉

守护老城市的魅力

城市为何不能“善治”?

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力量

营造城市化的物权常态

中国老旧城区该如何保护?

地铁的政治学

向欧洲古城学习

“文化故乡”在日本

历史城市的社会延续性与公共参与

守望老北京

我给市长进一言

每一个胡同门牌的消失,都是一场悲剧

“无保留价值”不是拆城的理由

什刹海整治需谨防“危旧”不分

宣南之殇:失衡的文保价值观

钟鼓楼地区改造莫开历史倒车

“什刹海改造”被误读背后的民意忧虑

请留下北大南门历史建筑群

圆明园“赝品工程”:保遗址还是造离宫?

圆明园重建的法治程序

梁思成故居命运预示旧城的未来

旧城保护和改善民生一定水火不容吗?

名人故居,一个城市的荣耀和资本

梁林故居被毁,理应追究刑责

老南京的死与生

南京的“历史”关头

关于保留南京历史旧城区的紧急呼吁

用心守护城市“软实力”

留下南京最后的老城南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

南京古城改造,能否经得起“七问”?

文化遗产日不能成为古城哀悼日

南京,不能被缩水的古城保护

南京古都保护的最后机遇

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之辨

南京“最后的古城”往何处去?

古城观察

“城市考古”笔记

古城保护不是无解的难题

“伟大城市”的尺度

让居民成为旧城区整治的主体

《文物保护法》修订重在遏制“法人犯法”

文物保护如何发挥政府和民间的合力?

制定《古都保存法》正当其时

征收条例不能让“土地物权”缺席

每个人都是文物保护的“利益当事人”

莫让“申遗”变了味

未央宫申遗能否走出“曲江模式”?

“曲江系”大拆韩城古城释放危险信号

“公私合谋”圈占凤凰错在哪里?

附录 古城保卫战,有这样一位“80后”

城市的自觉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姚远。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的自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城市的想象结构 电子书
本书分八章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城市作为现代文明日常生活的至关重要的象征和想象性质。
中国的城市群 电子书
本书综合多源数据,运用C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株潭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刻画了全球化对我国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城市重塑过程,并与内需促动下内陆型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对比。可以为探索巨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调控政策。
北京的城市地位 电子书
本书对现有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明世界城市网络的基本概念、分析内容、测量方法、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最基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城市网络的整体样貌做出描述和分析,并找出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位置。
感性的城市: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 电子书
本书对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开辟了理解城市文化和空间的新方法。
城市设计的空间思维解析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分析图在规划设计方案的过程演替、内涵把握和结论展示中的叙事逻辑和整体解读。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出发点,精选针对性强、特色明显的案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讲解,配合设计师解说与对话,有助于读者形成属于自己的分析逻辑。全书分为思维解析、方法探析、空间图析、过程分析、参与辨析、空间思考六个章节,从分析图的意义、发展、特点以及常见问题,到理念、构思、方案等各个阶段分析图的应用,进一步结合完整的成功案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