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清代文献档案是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其整理、出版与学术探研构成百年清史研究史的独特单元。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以来,王朝属性与皇权色彩褪去,文献档案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史料来源、客观对象乃至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
本书在系统梳理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与研究的百年历程基础上,深入探析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研究焦点与学术观念的转捩,清史纂修与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因素和清代文献档案的学术价值不断被认识与利用、自身特点与研究空间不断被发掘并凸显之间的学术关联和具体表现,以必要的阶段性学术总结和反思推动当代清史研究和未来学术的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阚红柳,女,1973年生,汉族。辽宁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清史所副所长,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清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清代皇家园林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第一节 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百年学术历程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追溯: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历程
第三节 追思:问题的发现与研究思路
一、时代与学术:清史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
二、情感、理智与学术:清史学界文献档案观三要素
三、凸显清代:清代文献档案的独特性
四、清史情结与文化传承:清史研究的两个目标
五、技术的双刃:e-考据与大数据
六、百年寻踪:清代文献档案如何寻找自身
第一章 时代与学术: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
第一节 民国时期
一、社会背景
二、总体状况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
一、发展历程
二、总体状况
三、整理、出版的方法
四、文献档案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之互动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
一、发展历程
二、经验与反思
第二章 情感、理智与学术:清史学界文献档案观三要素
第一节 恋清、去清与抢救:反满革命的跨时代影响
一、恋清及其表达方式:遗老的贡献
二、去清与其文献态度:革命派的抗清历史记忆
三、抢救与保护:文化传承的声音
第二节 情归于理:学术思潮的影响与冲击
一、整理国故思潮及其影响
二、史界革命与野史侧重
三、客观、独立的实证史学观与情归于理的史学实践
第三节 走向现代:深受史料学影响的清史学界文献档案观
第四节 新时代的发展与困局
一、“文献学”概念的提出与历史演进
二、历史文献学学科发展的劣势与不足
第三章 凸显清代:清代文献档案的独特性
第一节 百年来《清实录》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
一、民国时期《清实录》的编纂、整理、出版
二、改革开放前《清实录》的整理、出版和研究
三、改革开放以来《清实录》的整理、出版和研究
第二节 清人日记的整理、出版与清代史事研究的特殊性
一、百年来清人日记的整理、出版状况
二、清人日记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
第三节 清人全集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
一、百年来清人全集整理、出版的发展历程
二、百年来清人全集整理、出版的发展特征
三、清人全集的整理、出版与学术研究
第四章 清史情结与文化传承:清史研究的两个目标
第一节 《清史稿》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
一、《清史稿》之成书与清史研究
二、《清史稿》流传诸本与清史研究
三、点校本《清史稿》与清史研究
第二节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与文献档案的整理、出版
一、清史纂修工程的历史追溯
二、清史纂修工程与文献档案的整理、出版和研究
第三节 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以《四库全书》的整理、出版与后四库系列丛书为例
一、民国时期《四库全书》的补抄、影印出版
二、续修四库的百年历程
第五章 技术的双刃:e-考据与大数据
第一节 数字化清史文献的发展状况
一、准备探索阶段(1990-1996)
二、初步发展阶段(1997-2004)
三、多元化深入发展阶段(2005年以来)
第二节 数字化清代文献档案与清史研究之互动
一、e-考据与大数据:数字化清代文献档案带来的学术机遇
二、清史学界对文献档案数字化的反思
余论 百年寻踪:清代文献档案如何寻找自身
附录 档案与清史研究(1912-2013)
一、清代政治史研究
二、民变与会党史研究
三、边疆史与民族史研究
后记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阚红柳。
得书感谢您对《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