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史研究史(海外研究卷)

百年清史研究史(海外研究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卷云集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比利时等国学者撰写相关国家的清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卷虽然未能囊括所有域外国家的清史研究,但海外研究清史的重镇,如日本、美国、法国等,却全部在列。

本卷除了第二章跨越国界,以地区为地理单元论述外,其他各章基本按照国别叙述、分析过去一百年来清史研究的发展进程及趋势。

各章作者基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论述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清史研究,但并未按照时间顺序机械式地将不同主题进行拼盘,而是凭借各位学者对学术发展脉络的充分理解,归纳出每个时期清史研究的时代特征,分析清史研究与学术发展的内在机理。

作者简介

编者胡祥雨,1996年至2004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历史系。2011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历史系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任讲师,主要研究清代政治史与法制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海外清史研究:历史、趋势与问题

第一节 清朝时期海外的清史研究:异与同的交织

第二节 断裂、传承、联系与范式称雄的20世纪

第三节 新趋势:20世纪末至21世纪的清史研究

第四节 问题与思考

第一章 日本的清史研究

第一节 从1912年到1940年代前半期

一、前史

二、初创时期的清史研究

三、作为实证史学的清史研究

四、社会科学和实地调查

第二节 从194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

一、从1940年代后期到1950年代的社会经济史研究

二、1960年代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将发展论理寄托于乡绅土地所有的形成

三、1970年代的社会经济史研究

四、清朝国家研究的发展

五、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第三节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一、新方法与新史料

二、世界视野中的明清交替

三、清代国家、社会的特色

四、中国近代史像的重新构筑

第四节 结语

参考书目

第二章 清学传统的继承与韩国清史研究的展望

第一节 绪论:如何定义韩国清史研究之开端

第二节 研究机构的成立与清史研究的起步

一、“东洋史学会”的活动与清史研究在韩国

二、“明清史学会”的活动与清史研究在韩国

第三节 朝贡与燕行录:探索朝鲜“清学”的可能性

一、“实学”研究之气氛与早期韩中关系研究

二、17—19世纪朝鲜古文献研究对清史研究的影响

三、燕行录、燕行学与清史

第四节 从“绅士”到“区域史”研究:社会经济史的轨迹

一、摸索“近代中国”与绅士研究的起步

二、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牵引着韩国清史界的成熟

三、区域研究的深化:宗族、商人、环境与社会网络的探索

第五节 探究“多民族国家”清朝的国家建设:理念与现实

第六节 追索清社会之近代趋向

一、清末中央政府与地方绅士:改革与革命之间

二、儒学思想史研究的传统与其近代转型:考证、经世与变法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1949年以前法国的清史研究

第一节 17、18世纪的著作:学者的兴趣

一、巴黎的研究中心:国王图书馆与克莱蒙学院

二、北京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团和广州领事馆

第二节 1814年以降法国国家和学院层面中国研究的新体系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清史研究以实地与时事考察为先取得的进展

一、法国的职业汉学

二、中国本土的法国研究者

三、法属印度支那的重要作用

四、法国在清帝国进行的重要科学考察

五、与巴黎的中国年轻学人的合作

六、出版物:对清帝国民族多样性的兴趣

七、清帝国对外关系、人口及政治、法律和经济体制研究

八、对清代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翻译与研究

九、对时事的评论与探究

第三节 1912—1949年:对文化和地方社会发展演变的研究

一、变化不大的研究体制

二、辛亥革命后对帝国崩溃的反思

三、在法中国学生的学业论文对法国清史研究的新贡献

四、1914年后在法国进行的研究:政治史的衰退以及文化和制度史研究

五、1912年至1949年在华法国人研究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第四章 低地国家(比利时与荷兰)的清史研究

第一节 清初和清中期:观察报告

一、返回欧洲的中国访客

二、直接来自中国传教士的报告

三、出访清廷的荷兰使团

第二节 清晚期:民族志学和礼仪研究

第三节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欧交流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清史研究在英国

第一节 早期东印度贸易公司和传教士学者

第二节 地缘政治与学界:二战的影响与共产主义的登台

第三节 清史研究的专业化与新清史

第四节 结语

参考书目

第六章 意大利汉学对清朝的研究

第七章 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清史研究

第一节 十月革命后的清史研究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中国史研究的深入

第三节 1970—1980年代的清史研究

第四节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专题研究的进展

一、清帝国外交政策的研究

二、中俄关系史研究与米亚斯尼科夫的著作

三、在华俄罗斯传教团史的研究

四、对清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

五、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

第五节 2000年代的清史研究

第六节 结语

第八章 在美国书写清史

第一节 发轫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美国清史研究

第三节 费正清和哈佛称雄的时代

第四节 社会史革命

第五节 “文化史革命”对美国清史研究的影响

第六节 清史研究的全球化

第七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百年清史研究史(海外研究卷)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祥雨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百年清史研究史(海外研究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英美卷 电子书
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英语世界中的中国文论研究。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东亚卷 电子书
本书主要梳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在日本与韩国的介绍、研究及其影响的状况。由于一千多年以来接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日本汉学不仅起源甚早,而且在世界汉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韩国的汉学也同样历史悠久、根深叶茂,尤其是自现当代以来学者辈出,成就显著。
屯堡文化研究(2014卷) 电子书
屯堡文化是黔中安顺独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明王朝“调北佂南”“调北平南”“调北填南”引发大量汉民移居安顺,屯堡人将母源地文化移植到安顺的多元文化生境中,在与周边族群的互动中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认同,又不断地吸取周边族群的文化养分,建构成独具一格的屯堡文化,较系统和完整地保留至今,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征。本书对屯堡文化中的各方面如屯堡服饰、语言艺术、地
哈尔滨地名与城史纪元研究 电子书
地名具有活化石一般的重要意义,东北地区作为古代不同民族的聚居区,其地名因不同族群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而呈现极为复杂的情况。作者潜心研究哈尔滨地名含义,提出了“天鹅论”的观点,并逐渐摸索出东北地区历史地名系统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即对东北地区地名系统的研究应从语词性质、语源、语境和语音四个维度对其进行综合考证和研究。作者在哈尔滨城史纪元的问题上,将地名的研究与城史纪元的研究相结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考古学史与商周铜器研究 电子书
中国考古学史和商周铜器领域经典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