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解读多种美学观点,探讨电影审美四维空间概念。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学进行细致解读,并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等进行条分缕析。在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的合流中探求电影美学新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上篇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生命时空美学

第一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超越精神之旅

第一节 中国古典哲学时空统一的宇宙观

第二节 重读意境论

第三节 禅宗:心·相·慧·境·空

第二章 欧洲生命美学的艺术冲动

第一节 叔本华、尼采的生命意志本体论及其美学

第二节 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直觉美学

第三节 英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生命现象美学

第三章 雅克·马利坦神学美学:艺术中的创造性直觉

第一节 审美中的自我与事物

第二节 创造性直觉

第三节 诗性经验

第四章 中西美学视域融合中的海德格尔

第一节 从物质到精神的三种存在境域:海德格尔存在论解读

第二节 三重语言观阐释: 道说·人语·符号 ——海德格尔语言哲学阐释

第三节 审美四维空间:以海德格尔语言美学核心思想为支点

下篇 电影时空美学

第五章 电影美学的反思

第一节 蒙太奇理论及电影审美时空建构

第二节 巴赞长镜头理论及电影审美时空真实性

第三节 电影符号学的歧途与生命现象的意义

第四节 数字电影:电影美学新境

第六章 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构造

第一节 生命的表征—主观化存在

第二节 时间—空间

第三节 影像—声音

第四节 电影审美场:作者—观众

第七章 电影作为艺术的存在

第一节 生存之境的电影艺术

第二节 电影作为人的精神存在

第三节 真理之境的电影:电影的本真存在

参考资料

后记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是2009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清平。

得书感谢您对《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电子书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视觉文化中的音乐审美”主要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阐述音乐的视觉化转向;“图像/影像里的音乐符号”是从图像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为读者展现音乐的视觉化表现形式,并提供某种可参照的文化维度;“抒情性之咏与戏剧性之叹”则是从乐音序列层面分析女高音咏叹调的声乐旋律特征;“音乐审美的人生意义”总结作者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愿景。
电影艺术新论 电子书
《电影艺术新论》从历史、创作、传播、欣赏四个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理论性专著。该专著对电影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对网络条件下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创作与电影传播进行了新的审视,并以经典影片为例,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电影的赏析方法。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它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对电影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电子书
本书是在对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梳理总结的前提下,在建立并完善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意见、建议,内容包括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内容研究、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效果研究、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渠道多样性研究、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等。
银皮书:2020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电子书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概述、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渠道分析、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效果研究、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类型研究、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问题与策略。
大学微电影教程 电子书
本书是国内高等院校数码影像基础课程的最新教材,是影视摄影、图片摄影、多媒体数字影像、计算机图形图像、人文传媒、艺术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主导教材,也是社科文艺、理工农林和工商政法等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首选教材。本书集中了当今微电影制作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法,并结合影视专业教学的实践成果来著写。教材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图片与文字对照的编写方式,具有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特点,便于学生“学用结合、技艺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