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节日里的中国(九说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节日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是中华民族成熟文明的缩影。

内容简介

“九说中国”系列从书每辑推出九部单行本,每部单行本邀请一位相关专业领域享有学术声望的专家撰写,从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的诸多细小的局部和环节入手,由最能代表中国气质、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人物、事物、景物、风物、器物下笔,选取九例个案或九个阐释性维度,勾勒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传统和灿烂文明。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凝聚着中国人的丰富智慧,维系着中国人的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选取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影响很大的九个重要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从节日的源起、习俗、相关传说等多方面进行梳理,追本溯源,阐发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与丰富意蕴。

作者简介

作者仲富兰,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有三卷本《中国民俗学通论》《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民俗传播学》等四十多部著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与上海市社科研究课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序论 节日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节日——中华农业文明的璀璨成果

中国传统节日的演进

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精神气质

传统节日的传承之路

一 华彩新年 春节

春节的起源

习俗风尚

春节传说与故事

二 上元佳节 元宵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习俗风尚

元宵灯节的浪漫意蕴

上海的元宵节俗

三 梨花寒食 清明

清明节的起源

寒食节与上巳节向清明节的过渡

清明节习俗风尚

清明节文化内涵再认识

四 端阳风物 端午

端午起源的传说与故事

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各种传说与故事,其中也不乏专家学者的认真考辨与真知灼见。综合这些传说与故事,有如下数端:

端午节习俗风尚

端午节文化内涵再认识

五 银汉迢迢 七夕

七夕起源的传说

七夕节习俗风尚

七夕能否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六 秋暮夕月 中秋

中秋节的起源与扩布

中秋节习俗风尚

中秋之神话传说

中秋节节物

七 霜菊涵秋 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传说与故事

重阳节习俗风尚

八 亚岁消寒 冬至

冬至作为传统节日的渊源

冬至节传说与食俗

冬至的文化解读

九 逐疫驱傩 腊八

“腊”的意义与腊八节渊源

“腊祭”与“敬佛”的文化融合

腊祭与“腊八节”的主要习俗

“腊八粥”的传说与故事

附 花朝染碧 花朝

花朝节的起源

花朝节与花神传说

花朝节节物风尚

花朝节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日里的中国(九说中国)是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节日里的中国(九说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第九卷) 电子书
一部论述白寿彝史学成就及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的论集。
邮人说邮 电子书
本书是一位退休“老邮政”纵谈邮政与集邮的专著。从一个“邮”字说起,或赏邮论邮,邮话连篇;或读信品信,牍海流连;或耕耘方寸,乐此不疲;或钟情文献,尽情采撷;或志在邮史,拾贝共享;也曾游来游去,觅邮交友,其乐融融。作者从事邮政(电)工作三十余年,爱邮、敬邮,多少年来以“邮人”的角色专注于“邮”海泛舟,由于其扎实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邮政经历,因而内容涉猎广泛,资料翔实;议论常纵横捭阖,叙述亦文采飞扬;既有
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 电子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画之三大语言系统。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溯千秋:传统节日古风插曲 电子书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积淀凝聚的精华。节日这个概念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是抽象的,鉴于此,本书从全新的拟人角度出发,将15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习俗用画面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每个节日都配有自创的小故事,让节日变得“有血有肉,意味深长”。本书旨在让读者去品味文化的精华,并爱上传统文化。本书附带一册线稿集,供读者涂色,让读者可以感悟笔下那人那景的魅力。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