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中国未来

碳中和与中国未来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一本从大国博弈角度解读碳中和的著作。

内容简介

2021年可称为中国“碳中和元年”,亦是世界各国开启低碳竞争的元年,更是中国以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进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布局的元年。中国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这个宏伟的世纪目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新阶段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将走向何方?面对全球低碳发展潮流,中国应该如何参与到全球气候治理之中?中国需要怎样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模式才能在21世纪绿色低碳竞争与气候博弈中占据国际优势地位?……

本书仔细梳理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目标和国际低碳发展背景下的气候理论传承与发展、国家政策制定与规划、行业减排路径与进展、国际合作与竞争等一系列碳中和前沿问题。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带来碳中和理念的思考,令更多人了解到中国所开展的这场历史上最大的碳减排运动,更尝试向世界讲好中国碳中和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是十位发言学者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碳中和——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大变革

第一篇 理论延续

Chapter 1 碳中和理论溯源与国际现状:从问世到深化

Chapter 2 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气候治理下的全球规则重塑

第二篇 政策转变

Chapter 3 碳中和下的政策转型: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地方推进

Chapter 4 碳中和与金融业的绿色升级

Chapter 5 “隐含碳”与碳核算——环境与经济的会计升级

Chapter 6 环境信息披露与金融机构的绿色评估

Chapter 7 碳市场与中国碳金融创新

第三篇 大国战略

Chapter 8 碳中和——21世纪中美博弈新战场

Chapter 9 警惕碳中和成为美国遏华新工具——全球低碳经济战下的中国布局

Chapter 10 欧盟碳关税带来的绿色挑战与中国应对

Chapter 11 面向东盟的绿色金融对外合作:广西机遇

Chapter 12 COP26谈判与中国未来的气候治理展望

第四篇 未来发展

Chapter 13 碳中和对中国的价值、意义与机遇

Chapter 14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契机、困境与出路

Chapter 15 防范运动式“减碳”:来自欧美的经验教训

Chapter 16 碳中和区域协作下的碳减排与经济发展

后记

碳中和与中国未来是202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文。

得书感谢您对《碳中和与中国未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2050: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 电子书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的碳排放何时达峰,以及不同时期达峰的可能影响,也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2050: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是重点分析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碳排放影响因素、排放量的变化、峰值以及减排的成本问题,是一部系统研究我国碳排放路径变化的著作,对于我国制订有效的减排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低碳省市试点进展报告 电子书
本书分综述篇、调研篇和实践篇。综述篇梳理总结了42个试点地区近五年来的工作进展与成效、特色与亮点,深入分析了试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调研篇收录了自2014年以来先后完成的镇江、杭州、广东、武汉、贵阳、遵义、南昌和石家庄等八地6篇低碳发展调研报告;实践篇是42个试点省市自评估报告的缩编版,力求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前两批国家低碳试点地区工作的原始形态与主要特色。
全球价值链、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 电子书
作者力图厘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放责任,为国际碳排放核算和减排谈判以及国内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提供实证支持。
中国碳排放:区域分异、部门转移与市场衔接 电子书
本书建立了对中国碳排放,特别是工业部门碳排放在核算、评价、预测、市场配额方面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全国分区域/部门碳排放清单分析、中宏观尺度LEAP预测模型、部门间碳转移评价与预测模型、碳排放权及用能权市场配额设计模型,并结合模型分析结论,给出了对中国碳排放区域/部门分异、部门间转移路径和相应环境权益市场衔接的评价和建议。
低碳技术与政策管理导论 电子书
本书共六章,包括温室效应和低碳基础、碳排放交易与管理、工业过程碳排放核算及排放清单、清洁能源技术及碳减排作用、碳减排策略与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