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政策与实践

碳中和的政策与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聚焦中国问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实践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科学研判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现状,系统介绍碳交易、碳金融、碳货币、碳资产等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突出政策性与理论性。

本书立足科学技术与管理实践的融合,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学技术,以及金融、债券等经济手段,全面提升我国碳中和宏观政策和企业发展水平。

作者简介

编者李泓江,管理学博士,高级风险管理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学会风险分会副会长,电子科技大学特聘导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就业与收入分配等领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碳中和的政策与实践》编委会

引言

一、“碳中和”理念的国际影向

二、“碳中和”重构绿色低碳经济布局

三、“碳中和”推动绿色金融创新

四、我国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

第一章 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一、气候概述

二、气候变化

三、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第二章 全球气候协议与碳排放体系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二、《京都议定书》

三、《巴黎协定》

四、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五、澳大利亚碳排放交易体系

六、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

第三章 我国主要低碳政策

一、政策理论基础

二、环境经济政策

三、碳税政策

四、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

第四章 碳交易

一、碳排放权

二、碳交易市场

三、碳交易机制

四、碳交易的成本控制

五、我国碳交易实践

第五章 碳金融

一、碳金融的概念

二、碳金融工具

三、碳金融模式分析

四、碳金融服务

五、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第六章 碳货币

一、碳货币的演进

二、碳货币的概念

三、碳货币制度

四、碳货币实践与政策

第七章 碳资产

一、碳资产的概念

二、碳资产交易

三、碳资产管理方法

四、碳资产管理领域

第八章 零碳生活

一、智慧建筑

二、智能交通

三、生态农业

四、“互联网+”消费

碳中和的政策与实践是202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泓江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碳中和的政策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碳交易政策与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阐述了中国碳交易的时代背景,介绍了国外碳交易实践及立法经验,翔实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及地方立法,并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实践及立法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梳理了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及政策法律,揭示了中国碳交易法律制度构建的难点与重点,提出了中国碳交易法律制度的若干完善建议。
“双碳”目标下的建材探索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从政策篇、行业篇、探索篇、实践篇四个维度,梳理了建材行业关于“双碳”的政策,提供了行业重点领域的碳减排思路,集纳了行业领军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在行业专家的鉴定下,展示了科研机构、各领域龙头企业的最新碳减排成果。
家庭碳排放与减排政策研究 电子书
从低碳消费视角研究了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环境保护与碳中和:详解环境气候演变与减污降碳协同 电子书
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环保领先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区域协同低碳发展路径与政策:溢出-反馈效应的视角 电子书
区域间经济、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是区域协同低碳发展及相关的跨区域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本书从分析区域间环境溢出—反馈机制出发,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和环境溢出—反馈效应测度方法及相关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系统识别方法,测算了中国三大地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省级等不同层次区域间的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实证研究了碳排放视角下的区域间贸易模式、区域间碳排放转移、区域碳排放责任、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