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要义

马克思哲学要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马克思哲学要义》综合了赵敦华多年的研究成果,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马克思的启蒙哲学、批判哲学、政治哲学、实践哲学和唯物史观、辩证哲学和《资本论》的逻辑结构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主攻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基督教哲学。著有《基督教哲学1500年》《回到思想的本质》《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人性和伦理的跨人性研究》《当代英美哲学举要》《西方哲学通史》(古代中世纪部分)《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西方哲学简史》和《圣经历史哲学》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引文和缩略语的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启蒙哲学

第一节 启蒙之子

一、伊壁鸠鲁:启蒙思想的化身和“自我镜像”

二、宗教批判的滥觞

三、希腊哲学史的现代哲学胚胎

第二节 启蒙时代的哲学史

一、启蒙三国比较研究

二、从英法唯物主义到德国唯心主义的启蒙哲学

三、自由主义的哲学批判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的道德哲学

一、泛道德主义批判

二、道德谴责的实践效应

三、马克思亲履的道德实践

第四节 恩格斯的启蒙观

一、英法哲学和宗教批判

二、启蒙哲学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

第五节 葛兰西的“启蒙文化哲学”

一、“实践哲学”的启蒙哲学方案

二、黑格尔主义的革命意义

三、新型知识分子的启蒙责任

第二章 批判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特征

一、特别迫切的时代问题意识

二、特别明确的批判领域

三、特别彻底的探索过程

四、特别无情的批判风格

五、特别严格的自我批评

六、特别犀利的批判文风

第二节 宗教批判

一、德国宗教批判的批判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第三节 意识形态批判

一、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争论

二、“虚假意识”问题

三、意识形态的定义问题

四、意识形态的认识属性

五、意识形态的语言属性

六、意识形态的社会结构

七、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

八、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问题

第三章 政治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

第二节 德国封建专制的历史批判

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概要

二、《莱茵报》期间的革命民主主义

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部分)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现实维度

一、市民社会批判

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哲学论证

三、阶级斗争的纲领

四、阶级斗争理论的检验

五、自由权的批判和实现

六、批判工人阶级内部宗派

七、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方式的问题

第四节 政治批判的未来维度

一、巴黎公社的预演和未来社会解放政治形式

二、过渡时期的设想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第四章 实践哲学

第一节 黑格尔式的实践观

一、博士论文中实践观的两个命题

二、面向未来的世界哲学

第二节 走向唯物论的实践观

一、费尔巴哈的影响

二、与费尔巴哈相异之处

三、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奠基

一、唯心主义是如何发展主体能动性的?

二、旧唯物主义到唯物史观实践观的转折

第四节 唯物史观的实践哲学

一、物质一元论

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

三、劳动的物质前提和基质

四、物质生产关系

五、关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第五章 辩证哲学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逻辑学部分)

一、马克思辩证法批判的三个主题

二、何谓辩证法的“神秘形式”?

三、黑格尔逻辑学为什么是“颠倒的体系”?

四、“体系的发展的二重化”的矛盾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一、《精神现象学》:精神劳动的生产史

二、逻辑范畴:精神货币的价值

三、自然精神:“人和自然界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

四、关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辩证方法

一、逻辑范畴的抽象形式

二、辩证法的理性方法

三、观念次序的历史运动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探索之路

一、以分工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叙述

二、从货币到商品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叙述

三、《资本论》的逻辑学底本

第五节 《资本论》的系统辩证法

一、商品

二、商品形式

三、价值形式

四、对商品和货币拜物教“假象”的“反思”

五、货币形式

六、资本形式

第六节 剩余价值学说与《资本论》其他部分的关系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论证问题

二、唯物史观预言是否得到证明的问题

三、道德谴责力量的根源

四、《资本论》四部分的连环综合效应

结束语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

二、 中文参考文献

三、 外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哲学要义是201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敦华。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哲学要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2辑) 电子书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2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3辑) 电子书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3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篇共十四章,内容包括:黑格尔《法(权利)哲学》——对传统解读水平的反省、对新解读可能性的探索;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自然与契约的彼岸——黑格尔《抽象法》中的人格财产权;转让为什么是所有权的最终规定——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对占有和所有的区分;论不法对伦理的作用:主体与伦理实体的和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