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20):扶贫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蓝皮书)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20):扶贫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四部分,一部分为总报告,二部分为主题报告,三部分为理论篇,四部分为专项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扶贫公共关系”为主题,分析了决战脱贫攻坚时期公共关系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扶贫公共关系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全面梳理了决战脱贫攻坚时期公共关系在教育、产业、健康等扶贫工作中的互动联系和作用发挥,以及中国减贫经验的国际话语传播和经验分享,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助力。

作者简介

编者郭卫民,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1989年至1996年在全国人大外委会工作。1996年后到国务院新闻办工作,参与、负责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和中央各部门、各省(区、市)新闻发布制度建设,重大活动新闻宣传组织,境外媒体记者工作,对外文化交流等。

曾参加香港和澳门回归及政权交接仪式的新闻宣传工作,任中方首席新闻联络官。曾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2006年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公共政策与管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担任奥运会新闻发言人。曾任中共十九大新闻发言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20)——扶贫公共关系》编委会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20)——扶贫公共关系》编辑部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序言一 共享脱贫攻坚的成就经验 共话减贫故事的国际传播

序言二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实践

前言

Ⅰ 总报告

B.1 2019~2020年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

一 中国特色国际公共关系策略的推进与成果

二 政府公共关系能力的提升与实践

三 企业公共关系实践与发展

四 公共关系行业协作与实践

五 公共关系未来发展前景及展望

Ⅱ 主题报告

B.2 2018~2020年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公共关系研究报告(新闻传播篇)

引言

一 2018~2020年国内外扶贫报道研究概述

二 扶贫报道框架理论研究

三 扶贫报道议题选择研究

四 扶贫报道叙事研究

五 扶贫报道与媒介

六 扶贫报道中的议程设置

七 扶贫报道中的工作者

八 扶贫报道的舆论与动员

九 未来研究与展望

Ⅲ 理论篇

B.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

一 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三 坚持“精准扶贫”的科学方法

四 坚持“志智双扶”的扶贫途径

五 政府投入为主,强化资金支持

六 凝聚合力构建扶贫大格局

七 真抓实干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八 携手减贫建设清洁美丽新世界

结语

B.4 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综述

一 2019~2020年脱贫攻坚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整体情况概述

二 脱贫攻坚公共关系主体视角研究

三 脱贫攻坚公共关系客体视角研究

四 脱贫攻坚公共关系的实践经验研究

五 脱贫攻坚公共关系的特点与规律研究

六 脱贫攻坚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化

Ⅳ 专项篇

B.5 2020年中国教育扶贫公共关系发展报告

一 中国教育扶贫传播媒介与路径

二 中国教育扶贫媒介传播的特色与经验

三 中国教育扶贫媒介传播的典型案例

四 后扶贫时代提升教育扶贫传播效果的对策

B.6 健康扶贫视角下政府公共传播的策略与路径优化研究

一 贫困地区政府公共传播能力建设的需求分析

二 政府健康扶贫公共传播的策略分析

三 政府健康扶贫公共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创新

B.7 2020年中国公益扶贫公共关系发展报告

一 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公共关系构建

二 社会组织参与脱贫中公共关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三 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公共关系的优化路径

B.8 2020年中国文化扶贫公共关系发展报告

一 中国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历史背景

二 中国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经验做法

三 中国发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主要模式

四 提升“非遗”就业工坊发展质量的对策

B.9 2020年中国妇女事业与减贫公共关系发展报告

一 妇女在中国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妇女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 推进妇女减贫的对策建议

Ⅴ 地域篇

B.10 新媒体时代凝聚红色精神在脱贫攻坚中的舆论力量

一 用互联网+宣传的新思维提高舆论传播力

二 用人际和社区传播的直接性提高舆论引导力

三 用影视媒体的形象性提高文化感染力和舆论影响力

四 用时间和空间媒介的独特优势提高舆论公信力

B.11 河边扶贫实验中的公共传播过程与效果分析

一 河边贫困状况及扶贫实验概述

二 公共传播介入河边扶贫实验的过程分析

三 公共传播对河边扶贫实验及河边村的效果分析

四 河边扶贫实验公共传播的启示

Ⅵ 传播篇

B.12 2020年中国扶贫领域舆情风险与舆论引导报告

一 扶贫相关舆情的总体态势

二 扶贫领域舆情风险的类型及特征

三 扶贫领域风险舆情传播规律

四 扶贫领域舆论引导建议

B.13 中国减贫经验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

一 中国减贫经验国际传播及影响力数据的获取

二 中国减贫经验国际传播的总体情况

三 中国减贫经验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分析

结论

Ⅶ 案例篇

B.14 中央企业发挥媒介作用助力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一 引言

二 中核集团助力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

三 中核集团在产业扶贫中的媒介传播现状

四 中核集团产业扶贫媒介传播的特色与经验

五 后扶贫时代央企产业扶贫的传播对策建议

B.15 全国脱贫攻坚奖、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评选示范效应的传播研究

一 全国脱贫攻坚奖、模范评选概况分析

二 全国脱贫攻坚奖、模范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 全国脱贫攻坚奖、模范示范性传播效果

四 推进全国脱贫攻坚奖、模范先进事迹传播的建议

B.16 消费扶贫中名人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现象研究

一 “消费扶贫”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媒体环境

二 社会各界积极通过视频、直播参与消费扶贫

三 名人视频直播在消费扶贫中的表现

四 名人效应在消费扶贫中的作用与制约

五 后扶贫时代网络与传媒对于经济发展平衡的作用

Ⅷ 附录

B.17 2019~2020年国内外公共关系学术研究综述

引言

一 2019~2020年公共关系学术研究整体情况概述

二 公关理论研究:深入研究公关原则,指导公关传播实施

三 国家形象公关:中国特色公关谋略,疫情之下大国公关

四 国家机关公关:政府公关仍为重点,逐步关注警察检察

五 企业形象公关:多角度看企业公关,结合营销出谋划策

六 新媒体与公关:一并带来机会,挑战不同主体不同影响

七 公关危机处理:针对主体深入研究,社交公关渐成热点

八 公关教学创新:主张融入思想精华,教学方法趋向多元

九 未来研究展望

Abstract

Contents

法律声明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20):扶贫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蓝皮书)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卫民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20):扶贫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公共关系原理、实务与案例 电子书
本书以案例导入作为理论的切入点,把最经典的案例引入教材,把最新的案例引入教材,融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同时配备了联系实际的思考与练习题、实际操作训练和案例分析题,全书涵盖了公共关系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沿革、公共关系三大基本要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关系礼仪等内容。
公共关系实务(第2版) 电子书
本教材以项目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公共关系相关职业活动为导向,根据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来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确定从事相关岗位所应具备的公共关系管理各项能力,设定学习项目、学习内容。本教材内容贴近岗位需求,目标突出实用性,体例突出逻辑性、层次性,训练突出实践性,语言精练、规范、易懂,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一本全新体例的“公共关系”教材。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职业培
公共关系学(第2版) 电子书
内容提要本书共14章,内容包括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的公众、公关公众心理分析、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与从业人员、公共关系运作的一般程序、公共关系传播、公关交际修养、公关文书的写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和营销公关。本书注重理论的逻辑性,更强调实务的可操作性,力求选材合理、内容丰富、结构新颖严谨、叙述深入浅出。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营销管理类专业
公共关系实务:微课案例版 电子书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精神,以公共关系职业工作活动顺序为逻辑主线进行内容设计,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思想,力争搭建起具有“工作过程导向”“理实一体化”特征的教学素材框架。全书共设计学习性任务9项,内容包括公共关系活动认知、公共关系活动准备、
公共关系学(第3版)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公共关系理论,主要包括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方式、公共关系的职责和作用及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公共关系谈判与演讲、企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和危机公关;第三部分介绍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务礼仪和个人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