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这是著名传播学者史蒂芬·小约翰在其名作《人类传播理论》中提出的极其重要的观点。

  从传播研究的历史看,欧洲学者的批判学派和美国学者的经验学派恰恰对应了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各自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成果。基于这样的考虑,《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从一开始就将二者紧密结合,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本书共分14章两大部分。第1—2章对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作了精炼扼要的论述,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了简明的理论分析框架。第3—14章则对传播学实证研究方法细致阐发,从流程和类别两个角度提供了量化研究的完整图景,具体包括:程序与设计、实地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个案研究等等。

  新版调整了部分内容,特别强化了案例分析,并配备了教学光盘。本书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本科基础课程使用。

作者简介

  戴元光,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1952年出生于江苏,先后在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学习,美国EWC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社科项目、国家教委社科项目、省市社科项目13项,出版专著(主编)14部,发表论文(含译文)6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奖、省优秀园丁奖、上海市育才奖、省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传播学理论、文化传播、传播学研究方法。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媒介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 科学方法与学科方法

第三节 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

第四节 “三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章 传播效果研究理论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轨迹

第三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成果

第四节 态度改变理论——学习论

第五节 态度改变理论——一致论

第六节 态度改变理论之深入研究

第三章 传播学定量研究理论

第一节 定量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经验社会学与定量研究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中的统计数学

第四节 心理学对定量研究的渗透

第五节 计算机在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 程序与设计

第一节 定量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课题选择与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资料分析与解释

第五节 工作定义

第五章 实地调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问题设计

第三节 抽样设计

第四节 实地访问

第五节 实地观察

第六节 统计分析

第六章 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 奈斯比特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 贝雷尔森和梅里尔的研究

第三节 内容分析的特点

第四节 内容分析的运用

第五节 内容分析的步骤

第七章 控制实验

第一节 实验的目的

第二节 实验的特征与控制

第三节 实验的实施

第四节 实验的设计

第八章 个案研究

第一节 个案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实施

第四节 撰写研究报告

第九章 抽样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随机和非随机抽样

第三节 样本数量、抽样误差和抽样加权

第十章 问卷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问卷的类型

第三节 问卷的结构

第四节 问卷的制作

第五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第十一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功能

第三节 常态曲线

第四节 样本分析

第十二章 推断性统计分析

第一节 非参数统计

第二节 回归分析

第十三章 SPSS系统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SPSS系统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SPSS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三节 SPSS统计分析系统

第十四章 研究案例

第一节 “知沟”研究——社会结构与媒介知识差异研究

第二节 文化传播研究——文化观念变革的传播学分析

第三节 大众传播媒体舆论监督研究

第四节 内容分析——两岸媒体“9·11”事件报道比较

第五节 第三道数字鸿沟: 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键词解释

附录二 t分布

附录三 t分布(常态曲线以下部分)

附录四 卡方分布

附录五 随机数表

附录六 标准化正态分布表

再版后记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是200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戴元光。

得书感谢您对《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工智能导论 电子书
1.一本融合人工智能相关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的系统化图书; 2.从交叉学科层面、进化历史层面、哲学思想层面、社会发展层面、工程技术层面等不同纬度深入解析; 3.作者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导论、原理与方法的课程教学,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类脑计算、自然计算、智能机器人、视觉智能与认知智能等; 4.内容全面且深入浅出,满足新工科建设、传统理工科和非理工科专业的通识课教学需求; 5.拒绝泛泛而谈,PPT、指导方案、视频和各类拓展资源,让您事半功倍。
人民邮电出版社 计算智能 电子书
(1)本书通过归纳多个典型的计算智能算法,系统且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智能的基础理论,便于读者理解和融会贯通计算智能的相关算法。 (2)本书在介绍每种算法的过程中加入了信号与通信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计算智能的相关算法。 (3)本书在配套的教辅资源(电子资源)中针对每种算法的具体应用实例给出了基于 MATLAB 软件的仿真程序和详细注释,便于读者理解和动手实践计算智能的相关算法。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 电子书
1.教育部“1 X”证书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官方认证教材,3本教材分别对应3个级别职业技能认证。 2.依托华为智能计算设备(ARM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 3.理实一体化,案例丰富。 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编写。 5.配套资源丰富,适合教学。
超声医学 电子书
超声医师规范化培训卫计委规划教材。
信息安全技术(HCIA-Security) 电子书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本科、高职高专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 1.本书是华为公司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二批的产品之一,可做为HCNA认证的考试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安全技术教材使用; 2.本书内容丰富、写作详实,是一本非常适合用于教学的认证指导教材; 3.本书采取了企业与院校联合编写的模式,由华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院校老师对企业技术内容进行甄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贴近院校学习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