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学关系十讲

中俄文学关系十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综合大量中俄文学交往史料,梳理了从清末直至21世纪的中俄文学译介史,对中俄文学之间的作家作品比较、风格流派、思潮交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

从清末特别是“五四”以来,中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多次强有力的冲击,国外文学对国内民众思想的启蒙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中俄文学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页。

全书分十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中俄文学关系的早期发端—清末民初的文学关系—五四时期的俄国文学热潮—苏联早期文学与中国左翼文学—俄苏文学在四十年代的中国—俄苏文学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六十年代的文学关系冰封期—俄苏文学在改革开放初期—苏联解体后的中俄文学—21世纪初的中俄文学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陈建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办外国文学学科组成员、国家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辞海》外国文学分科主编等。有重要著作十余种,其他著作二十余种,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初版)序一

(初版)序二

引言

第一讲 中俄文学关系的发端

一、 俄国文学先驱者的东方想象

二、 东学西渐中的俄国汉学家

三、 19世纪俄国作家与中国

第二讲 清末民初的中俄文学关系

一、 从《俄人寓言》到克雷洛夫寓言

二、 “虚无党小说”:清末特殊的译介现象

三、 最早进入中国的俄国文学名家名著

四、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对俄国文学的接受

第三讲 五四时期的“俄罗斯文学热”

一、 “五四”高潮前夕中国文坛视野中的俄国文学

二、 “别求新声于异邦”

三、 俄国文学研究的深化

四、 中国早期的俄国文学史著作

五、 中俄文学比较研究的发端

第四讲 苏联早期文学思想与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一、 苏联早期文学思想的发展

二、 “普罗文学”时期

三、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

四、 左联时期

第五讲 俄苏文学在“大夜弥天”的中国

一、 艰难岁月中的精神契合

二、 理论译著:中国读者了解俄苏文学的重要途径

三、 在“伟大肥沃的‘黑土’里”开掘

四、 中国现代作家与俄苏文学

第六讲 俄苏文学在1950年代中国的命运

一、 巨大的热情和倾斜的接纳

二、 “日丹诺夫主义”与新中国初期的中国文坛

三、 “解冻文学”思潮在中国

四、 在“反修”和“反右”的大背景下

第七讲 中苏文学关系的冰封期

一、 走向危机的中苏文学关系

二、 排斥时期的逆向对应现象

三、 若即若离:冰封期的尾声

第八讲 俄苏文学在新时期中国的潮起与潮落

一、 令新时期中国读者心仪的名家名著

二、 苏联当代文学在1980年代的中国

三、 新时期的俄苏文学研究

四、 文学思潮的错位对应

五、 新时期中苏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第九讲 在调整中走向新的世纪

一、 1990年代中俄文学关系的新格局

二、 俄苏文学研究的拓展

三、 世纪末的反思与前瞻

第十讲 21世纪初期的中俄文学关系

一、 新世纪中俄文学交流

二、 充满活力的俄苏文学研究

三、 生命的视野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中俄文学关系十讲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建华。

得书感谢您对《中俄文学关系十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学概论 电子书
就目前的“文学概论”教材来看,存在“经典”的流失问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用经典、选经典,在体例上遵循了概论和经典文本“一加一”的模式。基于这样的体例安排,本书各章节主要包括文学的本质特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文学作品的起源、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文学创作的本质和一般过程,作家个性、素养及其后天养成,文体学及文体的基本类型,文学接受及文学批评的特点、类型、功能和原理。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文学理论最
文学欣赏 电子书
文学欣赏是高职院校公共素质课教材,主要针对刚入学大学生文化素养缺失,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传统中外文化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本书由一线教师编写,教材成稿前已经在学校使用多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全书分五个模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学及文学欣赏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介绍,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十年行走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越努力,越幸运》《60年:你和我的钻石爱情》《我爱的人恰好是女生而已》《摇滚十年》《从头发现》《让观众看到他们想看的片子》等新闻特写。
元嘉文学研究 电子书
元嘉文学是南朝文学的开端,也是中古文学摆脱玄言文风影响的第一个阶段,被人称为“诗运一转关也”。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各体文学都取得了一定成就。本书对元嘉文学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儒学兴起与文学变化的关系、元嘉文学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元嘉诗歌演进过程、“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元嘉散文在中古散文发展中的地位、元嘉文学与永明文学的关系等,并指出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翻译文学导论 电子书
为中国翻译文学建立一个说明、诠释的系统,梳理、整合并尝试建立中国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