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权责配置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权责配置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政府权责配置及运行机制、治理转型等六个方面。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3CZZ005,项目名称: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权责配置和运行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从权责模型等六方面开展研究。(一)理论分析:权责配置的基本逻辑和历史形态(二)制度化权责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现(三)应然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治理转型与政府权责配置(四)实然分析:地方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权责配置和运行机制(五)比较分析:西方早发国家政府生态权责的历史经验(六)对策分析:优化地方政府生态权责的现实思考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的理论价值

三 选题的现实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角色的综述

二 权责配置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二 技术路线

三 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分析:权责配置的基本逻辑和历史形态

第一节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与责任

一 权力、责任、权责配置

二 公共权责的生成与失衡

三 权责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权责配置

一 农业社会的权责配置

二 工业社会中制度化权责主导社会生活的必然性

三 工业社会权责配置的阶段性

第三节 后工业社会与伦理化权责

一 伦理化权责主导后工业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二 伦理化权责的内涵和运行特征

三 生态伦理对伦理化权责的启发意义

四 全球视野中伦理化权责的现实证明

第三章 制度化权责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现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府权责配置的转型背景

一 转型期中央地方权力关系的调整

二 行政性放权下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的特征

三 行政性放权的影响

第二节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化权责配置的现状

一 权责不对等

二 权责主体虚置

三 权责回路过大

四 权责配置的不稳定性

第三节 政府制度化权责的基本原则

一 权责对等

二 主体明确

三 行文规范

四 回路短小

五 配置稳定

六 适度更替

七 监督有效

八 资源均衡

第四节 地方政府制度化权责失衡的基本逻辑和现阶段对策

一 阻碍转型期制度化权责完善的一般分析

二 影响当代地方政府制度化权责完善的基本因素

三 基本因素冲突中地方政府的权责失衡

四 优化地方政府权责体系的思考

第四章 应然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治理转型与政府权责配置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 生态文明:缘起、定义和特征

二 生态文明中的价值因素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阶段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治理转型——基于协同论的视角

一 协同论:内涵、协同基础和机制

二 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转型的协同基础

三 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转型的协同机制

四 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治理转型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权责配置的特殊性、阶段性

一 中国生态权责的历史演化

二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权责配置的独特性

三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权责配置的阶段性

第五章 实然分析:地方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权责配置和运行机制

第一节 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特殊性

一 当代中国所处阶段的总体认识

二 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性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权责配置的总体概括

一 从权责主体上看

二 从履行权责的动力上看

三 从治理方式上看

四 从履行权责的手段上看

五 从合作理念上看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制度化权责失衡

一 生态治理制度体系的现实基础

二 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制度化权责的具体表现

三 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制度化权责失衡的必然逻辑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权责配置的层级差异

一 权责模式的差异

二 责任来源的差异

三 权责缺口的差异

四 横向权责整合的差异

第六章 比较分析:西方典型国家地方政府生态权责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权责配置的基本阶段——以美国为例

一 萌芽发起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二 拓展深化期(20世纪40—70年代)

三 调整优化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第二节 西方典型国家地方生态权责配置的基本特征

一 “小回路”的体制下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权责明确完整

二 超强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履行生态权责的巨大动力

三 完善的制度和灵活多样的执行方式助推生态权责的实现

四 巧妙地弥补生态治理中的权责漏洞

五 生态治理中的伦理化权责比重较大

第三节 西方典型国家政府生态权责变迁的启示

一 政府的生态权责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深化”

二 政府和社会间的权责关系从“对立”走向“协同”

第七章 对策分析:优化地方政府生态权责的现实思考

第一节 优化地方政府生态权责的现实约束

一 纵向政府间“职责同构”

二 现行制度下地方政府缺乏创新动力

三 一些敏感性的政治实验基本停滞

四 多重现实任务压抑了地方政府调整生态权责的意愿

第二节 当前地方政府优化权责配置的策略选择

一 阶段性

二 技术性

三 协同性

第三节 优化地方政府生态权责配置的现实思考

一 一个基础工程

二 两个核心环节

三 三项辅助措施

四 六项具体工作

附录1 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2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权责配置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鲁敏。

得书感谢您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权责配置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水与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水利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更大作为》、《水土保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水文化与生态文明》、《河湖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2011年北京水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等文章。
环境生态文明教育 电子书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新要求。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意识形态的学习。《环境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思想维度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东西方代表性生态文明思想入手研究两个世界关于生态问题的历史踪迹,找到其关联与差异。同时,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现当代西方代表性生态思想:生态社会主义之间在立足点、性质、实现路径、支撑力量等方面的异同和对其评价问题,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创新与超越之处,以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启示为落脚点。
生态文化·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
本书基于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与机制建设,探讨构建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提升良性互动机制的理论和实践途径:一是分析中国特色生态文化理论体系及其理论内涵,阐释生态文化发展及其教化功能;二是研究当前我国公众生态意识的理论内容、构成要素与生成机制,揭示我国公众生态意识培养目标及现实发展状况;三是研究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公民生态意识提升机制的构建与优化,阐述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提升互动机制的内在机理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问题研究:王新文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生态文明”、“劳动就业”、“群体问题”、“食品安全”、“应用对策”五个专题,紧紧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其中多篇建议获得辽宁省领导的批示,部分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为省委、省政府决策起到了参考作用,同时也客观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