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用问答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用问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办法》的立法原意作了具体阐述。

内容简介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49号国务院令,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决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真总结社会救助工作实践经验,将分散在不同法规、文件中的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等方面的救助措施统筹起来,以综合性法规的形式对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办法》的公布施行,是国务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配合《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由参与《办法》起草、审查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共同编写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用问答》一书,以便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准确理解和把握《暂行办法》内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部分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用问答

1 为什么要制定《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2 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是怎样的?

3 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

4 社会救助制度的方针是什么?

5 为什么说社会救助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6 社会救助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7 为什么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8 哪些部门属于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它们的具体分工如何?

9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承担什么职责?

10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发挥什么作用?

11 为什么说社会救助是政府的法定职责?

12 为什么要提倡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13 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范围和资格条件是什么?

14 最低生活保障资格条件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包括哪些?

15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收入条件是如何确定的?

16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财产条件是如何确定的?

17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依据是什么?

18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何调整?

19 为什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制定或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0 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21 最低生活保障金如何发放?

22 对最低生活保障中的特殊困难人员,应当如何保障其基本生活?

23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在人口状况、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时,应当承担什么义务?

24 社会救助工作中所称的特困人员的范围包括哪些?

25 如何判断特困人员供养条件中的“无劳动能力”?

26 如何判断特困人员供养条件中的“无生活来源”?

27 特困人员供养包括哪些内容?

28 特困人员供养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29 特困人员供养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是什么关系?

30 特困人员供养的申请审批流程是怎样的?

31 为什么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后,应当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

32 特困供养人员不再符合供养条件时,如何办理终止供养手续?

33 特困人员供养的供养形式是怎样的?

34 受灾人员救助的对象范围是什么?

35 自然灾害救助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36 为什么要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应当如何设立?

37 受灾人员救助由哪些部门、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38 为受灾人员提供的应急救助包括哪些内容?

39 为什么要对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评估、核定?应当如何进行评估、核定?

40 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如何实施?

41 对受灾人员的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应当如何实施?

42 对因当年冬寒和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如何提供救助?

43 为什么要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

44 医疗救助制度的功能和目标是什么?

45 哪些人属于医疗救助的对象?

46 医疗救助的方式有哪些?救助标准如何确定?

47 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是怎样的?

48 为什么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中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

49 何为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50 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应当如何筹集?

51 哪些急救费用可以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

52 哪些人属于教育救助的对象?

53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救助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救助有何区别?

54 教育救助采取哪些方式?

55 对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如何给予教育救助?

56 教育救助标准如何确定?

57 教育救助标准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予以公布?

58 教育救助申请应该如何提出?

59 对教育救助申请进行审查与确认的具体程序是怎样的?

60 教育救助的结果是否需要一律公开?

61 实施住房救助的目的是什么?

62 国家为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近年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63 哪些人属于住房救助的对象?

64 住房救助的方式有哪些?

65 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如何确定?

66 住房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是怎样的?

67 国家为实施住房救助提供哪些政策支持?

68 就业救助与就业援助是什么关系?

69 哪些人属于就业救助的对象?

70 就业救助的方式有哪些?

71 什么是“零就业”家庭?

7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人就业?

73 就业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是怎样的?

74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向就业救助对象提供哪些就业服务?

75 就业救助对象为什么应当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介绍的工作?如果不接受,应当承担什么后果?

76 国家对吸纳就业救助对象的用人单位规定了哪些就业扶持政策?

77 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相比,临时救助制度有何特点?临时救助的救助对象有哪些?

78 流动人口遭遇急难时,是否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临时救助?

79 申请临时救助,是在户籍所在地还是居住地提出?

80 临时救助的审批程序是怎样的?对情况紧急的临时救助申请,应当如何简化审批程序?

81 临时救助的救助方式有哪些?

82 临时救助标准是由谁制定的?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83 作为临时救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救助对象具体范围是什么?

84 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如何提供临时救助?对其中的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经办机构还负有哪些救助职责?

85 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中,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承担什么职责?

86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主要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87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88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中具体服务事项的方式有哪些?应当符合什么条件和程序?

89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发挥什么作用?

90 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当如何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91 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92 为什么要求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

93 对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的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如何进行核查?

94 与社会救助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何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社会救助职责?

95 社会救助的申请人难以确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时,应当如何求助?

96 为什么要求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

9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如何宣传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和政策?

98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为什么应当公开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

99 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应当接受怎样的社会监督?

100 发现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时,应当怎样监督?

10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对社会救助资金、物资如何实施监督?

102 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或者人员对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如何进行救济?

103 社会救助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04 违反《暂行办法》规定,截留、挤占、挪用、私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05 为了预防和减少截留、挤占、挪用、私分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现象的发生,《暂行办法》作了哪些规定?

106 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07 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情况主要包括哪些?

108 对违反《暂行办法》规定的哪些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部分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相关法律法规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章 特困人员供养

第四章 受灾人员救助

第五章 医疗救助

第六章 教育救助

第七章 住房救助

第八章 就业救助

第九章 临时救助

第十章 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一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附 则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供养对象

第三章 供养内容

第四章 供养形式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救助准备

第三章 应急救助

第四章 灾后救助

第五章 救助款物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

四、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救助保护工作合力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三、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四、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

五、切实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

六、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范围、程序与监督管理

四、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领导

民政部 全国工商联关于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

三、参与途径

四、支持措施

五、服务与监管

民政部关于建立儿童福利领域慈善行为导向机制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儿童福利领域慈善行为导向机制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儿童福利领域慈善行为导向机制的总体思路

三、建立儿童福利领域慈善行为导向机制的主要任务

四、建立儿童福利领域慈善行为导向机制的工作要求

民政部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一、充分认识《办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二、依法完善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三、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四、加强贯彻落实《办法》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三、临时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工作机制

五、强化临时救助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用问答是2015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可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用问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说书人与梦工厂 电子书
关于网络文学的社会学探讨,网文江湖的“百晓生”。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电子书
1.内容前沿,版本知名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度》编写而成。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要在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很大,首先,将原来的9种会计制度全面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度》;其次,一项业务,两笔分录,一本账簿,两套报表;结尾,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为一体。本书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帮助大家深度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帮助大家能够正确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办理好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清晰逻辑导图,学习更加便捷。 本书中充分发挥了逻辑导图的优势与优点。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用逻辑导图的方法来表现会计分录的前因后果及数字关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书充分发挥逻辑导图的优势,对各种会计规定进行了清晰条理的阐述,使得本书阅读体验感好于同类图书,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和优点。 3.精选实务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由于先天的限制,《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本书非常重视案例的收录与讲解,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化到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4.实务操作演练,快速提升是实操能力。 本书针对专业读者,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本书以实务操作为核心,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制度,准确应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 电子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释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投标法》颁布12年来,我国招投标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招投标市场不断壮大,行政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招投标制度日趋完备,对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采购质量效益,预防惩治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招投标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控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目标读者: 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培训管理岗位专员、主管、经理、总监等相关从业人员 企业大学负责人、培训讲师、培训专员、培训管理人员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实务操作的初学者 想要从事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 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证书的学员 需要培训管理工具书的人员 想要获取或学习培训管理实战案例的人员 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企业高管、总经理 其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员 风险和利益,是企业家关注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企业家只有将风险和利益并重对待,才能够保证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目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爆发率高、大的风险之一。法律风险一旦决堤,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为管理者/HR,你是否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法律意识不充分、用工体系不完善、规范化办公不全面、对劳动者管理不合法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用人单位如果不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的意识,那只能是双方博弈中的失败者。 本书总结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阶段法律风险防控的关键技能、操作步骤和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了大量的实操案例,专注解决企业在法律风险的防控和处理层面的难题。
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应用指南:条文解读+实操要点+案例解析(2021年版) 电子书
1.紧跟新法新规,原文深入剖析 严格依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呈现“一笔业务,两种分录”新业务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思维,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政府会计制度。读者可快速查阅制度原文,掌握条文规定与要求。 2.精解案例与例题,实务操作范本 精选了近200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政府会计制度的条文规定,诠释政府会计制度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高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而且,为会计核算原理搭配了相应的例题,帮助读者提升业务能力。 3.图文搭配,摆脱枯燥学习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条主线并行,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核算要点,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操作规范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图表,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政府会计制度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与实战性 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制度与实务工作的桥梁,教会读者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准则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