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

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书探讨新闻学科地位,提出建构“新闻经典”解决学术平等问题。

内容简介

新闻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但与之背离的是新闻学科的地位与声誉却无法与新闻业界的地位相媲美。“新闻无学论”迄今仍然是新闻学科身后的巨大阴影。本书首次将“新闻经典”作为新闻学科建设的一个独立命题,由此切入来探讨新闻学科的立学之基和学科地位问题,提出“新闻经典” 的建构关系到新闻学科能否与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是新闻学得以立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同时,针对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的“新闻相对无学论”(新闻学科幼稚论)者的论调,将“新闻经典” 置于跨学科的视野中,展开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为“新闻经典” 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阐释框架;廓清新闻界长期以来对“新闻经典”的误读,确立“新闻经典” 谱系,对“新闻经典” 文本进行文本细读。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本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闻经典”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媒介化生存背景下的“新闻经典”问题

第二节 “新闻无学论”阴影下的“新闻经典”问题

第三节 新闻学学科性质与“新闻经典”问题

第二章 “新闻经典”建构的历时性考察

第一节 “新闻经典”建构的萌动期

第二节 “新闻经典”建构的准备期

第三节 “新闻经典”概念的提出期

第四节 “新闻经典”建构的兴盛期

第五节 小结:争议中的“新闻经典”建构

第三章 文化经典背景下的“新闻经典”特征

第一节 经典之于文化的意义

第二节 经典的词源学考察

第三节 文化经典的特征

第四节 “新闻经典”的特征

第五节 “新闻经典”产生的可能路径

第四章 “新闻经典”谱系研究

第一节 “新闻经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二节 前人建构的“准新闻经典”研究

第三节 前人建构的“准新闻经典”问题分析

第四节 现有的可能的“新闻经典”谱系

第五章 “新闻经典”的典范价值和局限性

第一节 “新闻经典”的典范价值

第二节 “新闻经典”之局限性分析

第六章 建构“新闻经典”:一项尚待完成的使命

第一节 经典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二节 “新闻经典”的建构机制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中国震撼世界》VS《西行漫记》

第四节 “新闻经典”建构:任重而道远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锐。

得书感谢您对《跨学科框架下的“新闻经典”建构:以中国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以河南为例 电子书
本书以文化资源大省河南为例,从文化资源禀赋、产业化路径、文化品牌培育、政策方向等多个视角对河南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左传》《国语》文献关系考辨研究:以虚词比较为中心 电子书
虚词是能够体现文献语言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即以虚词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通过对《左传》《国语》虚词体系的描写和比较对两书的文献关系进行语言学的考辨。经爬梳整理并参考已有成果,本书首次对《左传》和《国语》的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进行了穷尽性的梳理和比较,并运用异文对两书虚词的使用进行直观对比。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左传》《国语》在虚词使用上表现出极强的趋同性,两书有着同样的方言基础。
“互联网+”时代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研究:以上海为例(城市研究) 电子书
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技术基础、中心城市的功能变迁与空间演化,以上海为对象,重点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上海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辐射作用。
历史与现实观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展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貌。
言语行为与制度社会的建构 电子书
本书在新的语境下研究了制度社会建构的认知基础尤其是语言基础,并通过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制度性事实的建构来阐释制度社会的建构。由于语言在联结人类心智和道义中的特殊角色,本书建立了“心智—语言—伦理”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了心智(主要指集体意向性)、语言(建构性言语行为)和伦理(言语行为理性)在制度性事实建构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最后还从制度性事实的可理解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论证了科学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