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实验(共四册)

关键在于实验(共四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套装包括:《关键在于实验:潮流》《关键在于实验:艺术家(上)》《关键在于实验:艺术家(下)》《关键在于实验:展览》。

内容简介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教授,深度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与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家合作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并撰写大量文章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潮流走向,以及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历程。

这些文章对于理解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其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5年的亲自选编、打磨,首次汇集呈现。

50年光阴,世界大变。不变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以世界性的语言,以常人难以料及的胆识,暴露自身的纠结和尴尬,敢于直面真实的生活。文集以“潮流”“艺术家”“展览”为主题,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宏观面貌到微观肌理,透过变化的角度从不同层面立体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实验性,以及艺术家有血有肉的探索经验。

以点窥面,《关键在于实验》创造“重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方法,我们“过去”的共同记忆得以凝视,我们共同的“现在”和“未来”得以审视和想象。

作者简介

作者巫鸿,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关键在于实验-卷1 潮流

总序

上编 历史叙事

废墟、破碎和中国现代与后现代

从80年代到90年代

“当代”的一个案例

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叙事

中国当代艺术对“当代性”的表现

关键在于“实验”

面向国内

中编 主题研究

过去与未来之间:中国当代摄影简史

超越东西:中国当代水墨绘画简史

当代和传统的啮合:策略三种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重新造书

三峡大坝与中国当代艺术

黑画与墨像

下编 全球视野

本土与全球

“区域性”当代艺术的去扁平化

对“区域性”当代艺术的反思

作为全球艺术的亚洲当代艺术

既非天堂也非家园

物件、艺术品与全球美术馆的历史性

时间性、美术馆与全球艺术史

中国和世界

超越二分逻辑

文章出处

关键在于实验-卷2艺术家(上)

圆明园:黄锐、“星星”、《今天》

读木心:没有乡愿的流亡者

陈丹青:再一次“画照片”

鬼域的造反:徐冰和他的无意义文字

附录:

徐冰:对媒材和视觉技术的实验

媒材和视觉技术

书与电脑的对话

对动物媒材的使用:控制与过程

徐冰的“烟草计划”:从达勒姆到上海

回顾:《烟草计划·达勒姆》

序幕:从达勒姆到上海

主厅:奢华与威胁

附厅:资本的流通

外场:欲望和现实

临窗:对时间的反思

如何研究徐冰?

谷文达《碑林——唐诗后著》

张大力:和一个城市的“对话”

始于博洛尼亚

重返故里

隐身人

通过媒体的对话

表现对话(1)——毁坏/建设

表现对话(2)——拆迁/保护

表现对话(3)——核心/边缘

结语:涂鸦的世界主义

再谈“作为模式的绘画”

开始一刻

超越东西

结语

王晋和他的《中国梦》

呈现

制作

展览/拍卖

国内出售

走向全球

幻想的回归

重新启动

尾声:“文本化”

“2010·曾梵志”展与曾梵志的艺术

缪晓春和他的《H2O》

莫毅: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位民族志学者

悬浮·空间·真山水:夏小万艺术三议

悬浮的召唤

空间绘画

《早春图》

时间的维度:读杨福东

历史时间

生命时间

故事时间

空间时间

瞬时拷贝与纪念碑性

石冲的绘画:移动中的观看

张洹和他的艺术工厂

缘起

灵感的外化

灵感的内化

艺术家和团队

“人”的角度

中国当代油画的转型:以曾浩为例

陶瓷何以当代?

文章出处

关键在于实验-卷3艺术家(下)

80年代的王广义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一个提案

王鲁炎的艺术轨迹

第一阶段:1979—1988

第二阶段:1988—1996

第三阶段:1997—2013

沈少民的艺术历程

罗中立的艺术历程

在历史中创造艺术

在艺术中创造历史

当记忆成为形式的载体

刘小东的艺术道路

学生时代:1978—1988

刘小东与“新生代”:1988—1994

走向社会:1995—2003

行动中的绘画:2004年至今

展望的艺术实验

废墟的诱惑

“表面”的魅力

漂流的突破

《新素园石谱》

素园造石机

重构历史和记忆:刘虹的“太仓”

“市井”后现代:宋冬和尹秀珍的艺术

《物尽其用》:物件、记忆与家庭伦理

治疗的记忆

材料

计划

展览

记忆的交流

家庭伦理

重构家庭

尾声

完全本土,完全世界:论尹秀珍的艺术

开端

作为记忆承载物的旧衣服

作为转型隐喻的水泥

表达城市

超越本土/全球的对立

尾声:跨越性别

文章出处

关键在于实验-卷4展览

上编 书写展览

90年代的“实验性展览”

2000年“上海双年展”

首届“广州三年展”导论

空间的叙事:三个“时间性”展

798厂·特定场地展览·“蜕”

从垃圾到艺术

美的协商:一个国际实验性展览

以当代艺术重释亚洲

未来的城市与未来的城市美术馆

关于展览的展览

中国为什么需要私人当代美术馆?

下编 展览书写

“中国当代摄影40年”展解说

《新摄影》10年

“莫毅:我的邻居”展前言

六里屯时代

“超越:荣荣、映里摄影近作”展解说

洪磊的《七贤》

“幻象:缪晓春的新摄影”展前言

“缪晓春:虚拟《最后的审判》”展前言

“现实再想象:史国瑞、庄辉、杨福东、高磊四人摄影展”解说

“升华:张大力新作展”前言

“恒久与无常:张大力新作展”前言

“南辕北辙:杨福东作品展”前言

“交叉:中国当代摄影及油画艺术展”解说

“微观叙事”与“病理学研究”

有感于戏曲:四位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艺术家

水墨变奏曲:对话张彦远

“早春图:夏小万新作展”前言

“王冬龄:竹径”展前言

“冰逸:囦”展前言

“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前言

“徐唯辛:七个矿工”展前言

“大象无形:朱金石、谭平画展”解说

超越两极:许江和施慧的艺术

“描绘食物(及其缺失)”展解说

“初次见面:吕胜中”展解说

“网:文化与时空的再想象”展解说

“二维/三维:视觉语言的协商”展前言

“林书民:山·水”展解说

“王鲁炎:悖论·政治寓言”展前言

“王鲁炎:图·寓言”展前言

“隋建国:运动的张力”展前言

“沈少民的四个展览”前言

火与玉的启示

“朱冥:山石系列”展前言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前言

“天人之际I、II”展前言

“与芝加哥对话:来自中国的当代雕塑”展前言

OCAT研究中心“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前言

文章出处

巫鸿策划当代艺术展览目录

延伸阅读

关键在于实验(共四册)是2022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巫鸿。

得书感谢您对《关键在于实验(共四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色彩实验室水彩人物插画创作与配色技法教程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水彩人物绘画教程,涵盖基础知识、技法,以愿望和幻想为主题,适合水彩爱好者和初学者。
创意美术趣味实验室 孩子爱玩的手工设计与制作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可爱有趣的亲子互动手工教程书,书中的案例丰富多彩。孩子们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塑造想象力。全书共5章,分别是变废为宝,旨在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疯狂创意,充分激发孩子的空间想象力;艺术之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审美能力;认识世界,让孩子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恩祝福,教会孩子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物。本书适合少年儿童及其父母阅读使用,也适合美育工作者及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参考使用
瑞士:多元文化建筑 电子书
一本瑞士建筑旅行指南,更是一本瑞士当代建筑案例合集。
典藏:经典世界名画高清图集 电子书
全面介绍艺术史绘画风格,精美画册启发收藏价值。
千百种生活 Roy & Sue环球旅居图文集 电子书
本书将Roy和Sue在12个不同国家旅行中的见闻集结成册,展示了作者在旅行途中经历的感动故事,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提问与探讨,希望能传达给热爱旅行、向往自由的人千百种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