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

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摈弃西方中心视角,展示亚洲自己的立场,呈现一个不同的近代亚洲。

内容简介

基建作为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已然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本书探讨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基建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近代,西方殖民帝国和亚洲传统帝国,都在通过各种基建进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强化对国家的治理。本书以奥斯曼帝国、英属印度、英属锡兰、荷属东印度、湄公河三角洲以及菲律宾等地区为个案,以这些地区的饮水工程、港口建设以及自行车、缝纫机、发动机、厨房的推广为线索,用生动的细节剖析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展现了西方基建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巨大改变。

作者在本书中将基建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设备都置于同一视域之内,呈现了基建以及现代化对于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还阐明了基建不是单向地在改变亚洲,它们也被亚洲进行在地化的重新诠释、改造和利用,从而展现了亚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主动性。

作者简介

作者曹寅,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全球史、近现代印度史、中印关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全球在地化亚洲、帝国基建与日常生活

流动的亚洲

重新定义“新基建”

帝国基建、日常技术与民众生活

第一章 奥斯曼帝国热带边疆的饮用水工程

奥斯曼的海洋帝国进程

开发热带边疆

汉志总督的改革报告

饮用水危机、传染病与新型供水系统的诞生

系统的衰退

第二章 英属印度的街头交通

帝国的交通工具

物与资本主义

“日常国家”

黑白城

汽车时代

第三章 帝国主义话语下的科伦坡港

全球化想象

摩擦: 全球联系的常态

港口: 交通节点与堡垒

锡兰: 全球流动的支点

流放之地

第四章 荷属东印度的缝纫机

争夺亚洲贸易航线

走向现代国家

缝纫机: 身份地位的标识

统治的艺术: 对消费者的欲望教育

第五章 湄公河三角洲的大型机械与小型发动机

农业边疆

法帝国的亚洲粮仓

农业的现代化: 吸泥船和拖拉机

虾尾泵

第六章 马尼拉的现代化厨房

菲律宾人的身份认同

现代厨房的诞生

消费文化与菲律宾精英

作为奢侈品的厨房电器

参考文献

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曹寅。

得书感谢您对《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研究明清时期的户籍赋役制度,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城市、公民与技术:城市生活与后现代性 电子书
本译丛著作在诸多方面体现了外国学者对文化与城市张力关系的研究与反思,或可为我们对城市文化或文化城市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提供有益的学术视野或经验参考。
长安城与罗马城:东西方两大文明都城模式的比较研究(全2册) 电子书
本书以汉长安城和罗马城的比较研究为切入点,进而管窥秦汉文明和罗马文明的特质与异同。作者从政治军事空间、生活空间、经济空间、神圣空间和陵墓空间五个基本功能入手,通过提炼和把握相关考古遗存之精华,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比较了两座都城在建城理念、建城过程、城市布局、宫殿建筑、公共空间、城市经济、居民住地、帝王陵墓、宗教场所等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