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习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唐代道教(九色鹿)

信仰与习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唐代道教(九色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在文化史视角下,研究了唐代道教的社会影响及历史地位。

内容简介

道教是唐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很好地认识和把握唐代历史,就应该深入地了解道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本书选取了神仙道教与唐代社会、道教与唐代妇女、道士的宗教世俗生活、道教法礼与民间习俗、道教神仙与民间信仰、岁时节俗中的道教印记以及儒、释、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试图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透视唐代道教,对道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做出较为客观的解释。

作者简介

作者王永平,1995年7月,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曾担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首都师范大学史学丛书编委会

引言

第一章 神仙道教与唐代社会

第一节 金丹服饵术与唐代诸帝

第二节 唐代社会的求仙学道之风

第二章 性别视野下的道教与唐代妇女

第一节 唐代公主入道现象

第二节 后宫及皇亲贵戚、官僚士大夫女眷入道现象

第三节 平民女冠与普通信众

第四节 改佛宗道与佛道兼修者

第三章 游走于壶中天地与世俗社会之间——以金石碑刻考察为中心

第一节 政治大变动时期的一位初唐道士——《薛赜墓志》探赜

第二节 高宗、武则天时期泰山行道的道士群体——以泰山石刻为中心

第三节 盛唐道士彭尊师的生命历程——《彭尊师墓志铭》研究

第四节 一位道门领袖的人生经历与中晚唐社会——《玄济先生墓志铭》研究

第四章 道教法术与民间习俗

第一节 符箓、禁咒诸术与民俗

第二节 道教祈禳、占卜诸术与民俗

第三节 道教斋醮与民俗

第五章 道教神仙与唐代民间信仰(上)

第一节 仙界领袖与万神之主:玉皇大帝

第二节 城市守护神与冥间地方神:城隍

第三节 东厨司命与一家之主:灶神

第六章 道教神仙与唐代民间信仰(下)

第一节 捉鬼大神:钟馗信仰

第二节 科举守护神:文昌梓潼信仰

第三节 治水大神:二郎神

第七章 岁时节俗中的道教印记(上)

第一节 道教节日:三元节

第二节 降圣节与诞节中的道教因素

第八章 岁时节俗中的道教印记(中)——从春节到端午

第一节 春季节日中的道教元素

第二节 夏季节日中的道教因子

第九章 岁时节俗中的道教印记(下)——从七夕到岁除

第一节 秋季节日中的道教成分

第二节 冬季节日中的道教符号

第十章 道教与儒、释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第一节 儒、道论争与士大夫对道教的抨击和批判

第二节 佛、道之争与统治集团之间的政争

第三节 从三教论议到三教融合

参考文献

后记

信仰与习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唐代道教(九色鹿)是202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永平。

得书感谢您对《信仰与习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唐代道教(九色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电子书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互动融合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
汉代国家统治方式研究:列卿、宗室、信仰与基层社会 电子书
从列卿、宗室、民间信仰和地方社会管理四个方面对汉代国家统治方式进行了探讨。
宝鸡道教碑石记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出版资助项目”,是对陕西省宝鸡地区宋、元、明以来的道教碑刻进行拓片和内容的整理。其中,北宋天圣重修至德常宁观碑、元正大长春真人本行碑、元至元陇州龙门景福山玉宸宫记、明永乐寻张三丰圣旨碑、明天顺张三丰遗迹记碑,以及新出土的张三丰真人所作《无根树》词二十四首石刻等,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
不尽的江河不断流——比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电子书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将相关问题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用比较的视野,对中华文明进行考察,从宏观思考中看清文明的发展趋势,从比较研究中剖析各文明的异同,阐述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点。
发现医病纠纷:民国医讼凸显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民国时期医讼纠纷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