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传统思路入手,探讨《西游记》诸多议题。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沿袭“百回本中心”的传统思路,围绕成书、版本、影响,以及人物形象、情节演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有对三藏、悟空等主人公原型的探究,也有对铁扇公主、女儿国王等配角形象嬗变轨迹的勾画;亦不乏对稀见版本(如“闵斋堂本”)的源流考辨。
在此基础上,作者跳出“百回本中心”的思维定势,将研究对象还原为“西游”故事,进行跨文本、跨地域、超媒介、多民族方向的探讨。通过对散落民间的珍稀资料(如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受生宝卷》等)的深入发掘,结合戏曲、说唱、图像等文本系统自身的艺术传统和表现成规,还原“西游”故事生成、演进的历史生态,进而发现其内在规律。
作者简介
作者胡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研究会(筹)常务理事。先后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名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绪论 跨文本视阈的生成——新时期《西游记》研究之检讨
百回本的流播、衍变
论百回本《西游记》的艺术形象重塑——以孙悟空与猪八戒形象的演进为例
从铁扇公主形象的艺术演变透视百回本《西游记》的艺术创新
女儿国的变迁——《西游记》成书一个切面的个案考察
从《心经》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地位变迁看小说意蕴的转换
“金蝉脱壳”有玄机——说百回本《西游记》中金蝉子的名实之变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
杨悌《洞天玄记·前序》所引《西游记》辨
《西游记》与“目连戏”渊源辨
地域、信仰与西游故事的变迁
重估“南系”《西游记》:以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为切入点
叠加的影像——从宾头卢看玄奘在“西游”世界的变身
小议“和合二仙”寒山、拾得与《西游记》的渊源
民俗话语中“西游”故事的衍变——以常熟地区“唐僧出身”宝卷为例
《受生宝卷》与早期“西游”故事的建构
图像与科仪:《新见〈西游记〉故事画》论略
案头与场上之流转
一“山”一世界——由两种《平顶山》剧本看宫廷与民间“西游戏”的差异
论两出稀见戏《莲花会》与《收八怪》——兼及“西游戏”的俗化
超度科仪与《西游记》的传播——以莆仙戏为考察对象
闽斋堂本《西游记》版本渊源论
后记
西游记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化是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胡胜。
得书感谢您对《西游记与西游故事的传播、演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