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2020):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省域竞争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2020):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省域竞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2018-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开辟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这个话题,深入追踪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不同省级区域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着力为增强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

作者简介

编者李建平,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与福建省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的学科负责人。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60多部。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八次获得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他是福建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前言

Ⅰ 总报告

B.1 2018~2019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

一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评价

二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分布

三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四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五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六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七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八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九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一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二 2018~2019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十三 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

Ⅱ 分报告

B.2 1 2018~2019年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2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3 2 2018~2019年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4 3 2018~2019年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3.2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5 4 2018~2019年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4.1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4.2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6 5 2018~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5.1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5.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7 6 2018~2019年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6.1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6.2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8 7 2018~2019年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7.1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7.2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9 8 2018~2019年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8.1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8.2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0 9 2018~2019年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9.1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9.2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1 10 2018~2019年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0.1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0.2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2 11 2018~2019年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1.2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3 12 2018~2019年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2.1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2.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4 13 2018~2019年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3.1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3.2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5 14 2018~2019年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4.1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4.2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6 15 2018~2019年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5.1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5.2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7 16 2018~2019年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6.1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6.2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8 17 2018~2019年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7.1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7.2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19 18 2018~2019年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8.1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8.2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0 19 2018~2019年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9.1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9.2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1 20 2018~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2 21 2018~2019年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1.2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3 22 2018~2019年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2.1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4 23 2018~2019年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3.1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3.2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5 24 2018~2019年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4.1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4.2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6 25 2018~2019年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5.1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5.2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7 26 2018~2019年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6.1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6.2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8 27 2018~2019年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7.1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7.2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29 28 2018~2019年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8.1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8.2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30 29 2018~2019年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9.1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9.2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31 30 2018~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3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B.32 31 2018~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3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Ⅲ 专题分析报告

B.33 1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特征与发展对策

1.1 世界经济形势与双循环新格局形成

1.2 进出口贸易新阶段特征与发展对策

1.3 对外直接投资新阶段与发展对策

1.4 区域经贸合作新阶段与发展对策

B.34 2 以扩大内需推动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价值及实现路径

2.1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历史演变

2.2 新形势下我国扩大内需的新特点与战略意义

2.3 我国扩大内需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

2.4 新形势下我国扩大内需的实现路径

B.35 3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

3.1 金融业发展现状

3.2 新发展格局对金融业提出的新要求

3.3 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发展趋势分析

3.4 提升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

B.36 4 新发展阶段以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4.1 新发展阶段以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4.2 以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机理

4.3 以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况考察

4.4 以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挑战

4.5 以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经验及启示

4.6 新发展阶段以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B.37 5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5.1 基于数字平台的消费新业态

5.2 基于数字基建的产业发展新动力

5.3 基于数字共享的政府治理新模式

5.4 基于数据要素流通的数字贸易新生态

B.38 6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路方向与关键路径

6.1 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剖析

6.2 “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6.3 “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6.4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Ⅳ 附录

B.39 附录1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021)

B.40 附录2 2019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一 2019年中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二 2019年中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三 2019年中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四 2019年中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五 2019年中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六 2019年中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七 2019年中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八 2019年中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九 2019年中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十 2019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及二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B.41 附录3 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统计资料(Ⅰ)

统计资料(Ⅱ)

统计资料(Ⅲ)

统计资料(Ⅳ)

B.42 参考文献

B.43 后记

法律声明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2020):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省域竞争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建平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2020):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省域竞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案例选 电子书
本书通过山东、上海、江苏、浙江、湖南五个省、直辖市里多个县的发展之路,总结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给县域经济的决策者们提供了一本鲜活的案例教材。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2020 电子书
本书内容由总论、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测算及分析、城市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测算及分析、资源与环境效率测算及分析、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测算及分析、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提升战略共六章构成。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2019 电子书
本书内容由总论、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测算及分析、城市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测算及分析、资源与环境效率测算及分析、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指数测算及分析、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战略共六章构成。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初探 电子书
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成为现阶段中国政府、中国经济学者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从“新常态”的特征内涵、经济发展增速、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胀通缩、改革红利、开放贸易、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系统、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是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参考。
2018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 电子书
本书由总论、城市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测算与分析、城市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测算与分析、城市资源与环境效率测算与分析、城市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测算与分析以及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和附录组成。各部分围绕城市绿色竞争力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全国290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分析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