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村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水平、规范村镇区域空间秩序、引导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合理、促进城乡统筹,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内容简介

本书在生态、节能、低碳、宜居、安全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村镇区域空间布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区划理论滞后、技术缺失、机制不健全、城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中对各类用地合理规划布局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足等问题,根据我国村镇发展要求和实际需求,从居民点体系、产业布局以及基础设施配置三个角度研究基于城乡统筹的村镇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提升空间和土地利用效能。

主要包括:村镇区域居民点体系规划技术标准与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村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技术研究、村镇区域基础设施配置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村镇3D空间规划系统与村镇区域宜居基准测试系统。

作者简介

作者李贵才,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主要研究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总序

前言

上篇 综合研究

1 我国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研究

1.1 村镇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

1.2 村镇区域基础设施配置现状与问题

1.3 宜居村镇的构建与规划

1.4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调控

2 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基础设施空间规划

2.p1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趋势

2.2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2.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配置趋势

3 宜居城市与宜居村镇规划

3.1 宜居城市与宜居村镇的理论基础

3.2 宜居城市评价

3.3 宜居村镇评价

3.4 宜居村镇规划与建设实践

下篇 专题研究

4 村镇区域居民点体系规划技术标准研究

4.1 村镇区域居民点规模分类与影响因素分析

4.2 村镇区域居民点功能分类与影响因素分析

4.3 居民点等级划分因子选择与建库

4.4 居民点规模划分因子分析与建模技术

4.5 居民点规模 功能耦合系统分析

4.6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案例分析

5 村镇区域居民点空间体系优化布局技术研究

5.1 村镇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机制研究

5.2 不同等级居民点空间边界控制技术研究

5.3 居民点体系内部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

5.4 村镇区域迁村并点技术规范研究

5.5 典型村镇的应用示范

6 村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技术研究

6.1 村镇区域产业发展优势评价与限制性分析技术研究

6.2 村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技术研究

6.3 村镇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技术研究

6.4 重庆市潼南区村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7 村镇区域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技术研究

7.1 村镇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人均配置标准研究概述

7.2 村镇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人均配置标准研究

7.3 基础设施服务空间均等化配置标准与模拟技术研究

7.4 村镇区域基础设施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7.5 村镇区域基础设施分布式空间配置标准

7.6 浏阳市村镇区域基础设施配置分析以浏阳市为例

8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三维技术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

8.1 研究方案

8.2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三维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整合技术研究

8.3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三维快速可视化与数据表现技术研究

8.4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三维空间效能评估技术研究

8.5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三维技术的系统开发

8.6 关键技术成果

9 村镇区域宜居基准测试系统开发研究

9.1 村镇区域宜居基准测试指标体系研究

9.2 村镇区域宜居基准测试指标体系数据获取与融合技术

9.3 村镇区域宜居基准测试模型

9.4 村镇区域宜居基准测试软件

9.5 村镇宜居基准测试系统示范区应用示范

9.6 村镇区域宜居规划调控方法与技术

参考文献

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贵才。

得书感谢您对《村镇区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 电子书
本书概述了社会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过程和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影响评价的一些经验。
时空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社会时空概念的发展与演化、社会科学与时空实证方法、社会时空系统及其数据、空间横截面数据分析、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的实例、发展趋势与挑战等。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社会网络资料类型和收集方法、网络分析的各种技术与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等内容。该书通过回顾社会网络分析思想与方法在西方的发展,梳理出其中的主要线索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探讨。
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理论、指标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按照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层次,共分为:基础篇,主要讨论社会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维度与指标体系篇,总结了国内外社会融合评估的维度和指标体系构成;研究篇,对国内开展的相关调查、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总结。在系统归纳的基础上,本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点评。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理解贫困,对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来说,本书也是有用的教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