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为《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2版)》下卷,反映当代中国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书由袁贵仁、杨耕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作者简介
编者袁贵仁,1950年11月生,安徽固镇人,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5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2009-2016年曾任教育部部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张奎良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起点
一、研究起点和叙述起点
二、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起点
三、劳动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起点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历史地位
一、异化概念的历史沿革
二、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三、异化概念的历史命运
张异宾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
一、马克思的“历史科学”话语和历史规定
二、人类历史性存在的四重原初关系
三、现实的个人与历史性生存
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的特设规定
一
二
三
列宁“伯尔尼笔记”研究
一
二
三
张曙光
马克思的哲学生存论思想
一、“生存—实践”观的形成
二、生存实践:人、关系与过程
三、基本概念与理论构架
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历史
一
二
三
吴晓明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一
二
三
内在性之瓦解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境域
一
二
三
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现实的发现
二、总体性的观点
三、具体化的路径与实行
欧阳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定
一
二
三
四
五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一、本体论问题的深层根据
二、批判与超越传统本体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要基础
三、人的自由与人类解放——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
四、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当代意义
俞吾金
马克思与黑格尔
一、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解释路线
二、蕴含在马克思手稿中的潜在的解释路线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启示及未解决的问题
四、我们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理解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
一、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化”的第一种形式
二、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化”的第二种形式
三、让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阴影中走出来
重新理解马克思
一、马克思在当今世界的遭遇
二、重新理解马克思是客观的历史要求
三、重新理解马克思要正视诠释学上的困难
赵家祥
马克思的一般历史哲学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二、马克思对待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科学态度
高清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
一、有必要明确几个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变革的实质
三、关于哲学对象的提法和理解的问题
四、对几种看法的一点想法
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一、有必要提出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理论实质的问题
二、苏联学者的教科书哲学并未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三、世界观的变革根本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四、马克思实现了思维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哲学转变
五、思维方式的转换导致整个哲学理论发生了根本变革
六、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科学是哲学思维模式转换的重大成果
七、实践标准的讨论
实践观点作为思维方式的意义
一、哲学思维方式的意义
二、哲学中的几种思维方式类型
三、实践作为历史概念的几个基本环节
四、实践观点作为新思维方式的意义
五、贯彻实践观点与转变哲学观念
夏甄陶
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陶德麟
马克思与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说与人分隔的自然界是“无”
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分歧何在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本体论上有原则分歧吗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
一、逻辑不能确定论据的真假
二、推理形式不能确定结论的真假
三、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发展着的实践
四、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问题
袁贵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主体性原则
一
二
三
人的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一、哲学的逻辑
二、时代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研究构想
一、价值学的主要问题
二、价值学的理论方位
三、价值学研究的意义
黄楠森
唯物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体系
一、逻辑学、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二、辩证法的内容
三、辩证法的体系
马克思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道路
二、马克思是否承认现实世界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三、马克思是否承认客观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四、在马克思那里,辩证法只是方法,还是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
韩庆祥
马克思开辟的人学道路
一、人学的视域
二、人学的主题及其品格
三、人学的本质
四、人学的功能
五、人学的思维方式
六、人学的目标与手段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
一、人学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人学理论内容的完整图景
三、挖掘、整理和研究马克思人学的意义
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路径及其贡献与局限
二、哲学达不到时代与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水平的原因分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走向面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哲学
后记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2版·下卷是201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贵仁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2版·下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