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戊戌变法

再说戊戌变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力求从晚清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视角,重新审视戊戌变法。

内容简介

书中侧重点有三:一是当时的帝后政治二元结构;二是满人政治;三是变法的操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有什么意义。

作者另辟蹊径地讲述了“旗下闲人政治”、士林的政治习惯、清朝政治的“补丁传统”等诸多因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对西太后及洋务派的表现、学习西方过程中政治操作的变形、老百姓对变法的观感等问题,也有独到诠释。

作者简介

作者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生长于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少年时曾从事农工、兽医等工作。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著述颇多,既有《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直截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这样的历史另类解读,也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农民意识的变迁》《梦醒与嬗变——戊戍百年沉思》《拳民与教民》《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1903-1953)》等学术论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在前面的话

前言

第一章 晚清政治格局之嬗变

清季政治传统:补丁机制

旗下闲人政治及其没落

晚清政治变局:枝强干弱的走向

洋务运动的地方导向

第二章 晚清士林的政治走向

明清之际士的传统政治角色

西学的萌芽与书院的悄变

分化中的士林与各自的政治动向

甲午前多数士林的躁动与迷惘

第三章 梦醒时分的政治动作与趋向

甲午震动,大变端倪

学习日本,东学之渐

知变的趋势,求变的开始

大梦之后的多数士林:无歧困羊

第四章 变法的政治曲线

变法的政治动员

变法同路人:洋务派问题

启蒙与变政

再世尼山与说经野狐

第五章 维新的陷阱

失重的中央政治架构:大太后与小皇帝

难产的交班:归政及其他

帝党与后党的界限

维新政治与道德陷阱

旗下闲人政治的余威

第六章 变法政治的无形之障

资历问题

补丁传统与求全之念

权力的合法性依据

老百姓眼中的“康党”

第七章 多难的中枢维新

机会之光透过了裂缝

维新路线:学俄与学日

明定国是的风波

健言之臣,顾问之功

替代:四小军机

冗政的威力:棉花套阵

权杖下的政变

第八章 西方政治的戊戌变奏曲

进化论与张三世

“物竞天择”与开民智

绅权与民权

议员和议郎

西式的开会与中式的清谈

上书言事与民主议政

第九章 戊戌遗下的政治课题

精简的沉滞

改革的次序

改革的权力悖论

铨选的难题:科举与八股

结语与余话

再说戊戌变法是2013年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张鸣。

得书感谢您对《再说戊戌变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