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微历史: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研究民众生活变化对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及中华文明潜力,基于丰富资料与作者30年研究积累。

内容简介

本书主体内容为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农村社会文化的近代变迁”的结项成果。作者运用了近代档案、方志、日记、笔记小说、报刊、外国人游记等丰富资料,考察晚清至民初(1840-1930)中西文明碰撞交汇下,民众生活世界发生的变化及观念演变,探讨这段政治衰弱与混乱时期,民众生活变化对社会转型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揭示在政治缺位情况下,民众生活世界蕴藏的中华文明潜在生命力和再生力,对中华民族生存延续与复兴所起的作用。本书基于作者三十年对中国近代社会史、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积累,以多篇曾发表的相关专题深入研究论文为基础,按新体系进行较大幅度改写,并新撰写所需部分,使全书既有围绕主旨的体系,又有专题深入研究,是一部宏微相济、自成一体的近代生活史研究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导言

一 “微历史”与大变动时代

二 生活史论述的回顾

三 问题与思路

四 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城乡生活环境:西力东来与基层社会

一 乡民生活中的鸦片战争:舟山

(一)舟山:英人第一占领目标

(二)绅民对英占领军的抵抗

(三)官民关系与英人放弃舟山

(四)小结

二 城市开埠:英国教士闯福州

(一)“闯入者”与官民反应

(二)商贸网络与西方元素

(三)宗教界和官员对西方宗教及文化的态度

(四)余论

三 城乡管理体制:官府与救灾

(一)乾隆江苏如皋饥疫:恶性案例

(二)光绪山东惠民水灾:良性案例

(三)宣统直隶保定防疫:体制转换

(四)小结

第二章 消费生活:洋货流行与生活启蒙

一 洋货流行、社会风习与生活新观念

(一)日用洋货的流行与消费观念

(二)商业繁盛与“从商热”

(三)社会生活方式及身份观念的变化

(四)小结

二 洋货流行与消费风气

(一)洋货初销、流行与普及

(二)洋货流行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三)小结

三 “洋货”符号意义与思想启蒙

(一)“奇技淫巧”说

(二)“漏卮”“利权”说

四 “洋货”“国货”与社会运动

(一)义和团“灭洋”与销毁洋货

(二)“抵制美货”与“文明拒外”运动

(三)“抵制外货”与“提倡国货”

(四)小结

第三章 城市生活:空间·生活·观念

一 城市生活新景观:上海

二 城市新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

(一)社会风尚与民间生活伦理

(二)民间生活伦理与近代化

(三)小结

三 市民生活“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一)城市“公共休闲”的兴起

(二)城市夜生活的兴起

(三)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

(四)作息定时习惯的形成

(五)小结

四 市民生活公私领域与私观念

(一)传统公私领域与私观念

(二)晚清上海公私领域的变动

(三)“私”观念的变动

(四)小结

第四章 婚姻家庭生活:性别·权利·制度

一 妇女生活与家庭伦理

(一)传统妇女角色与家庭伦理二重性

(二)通商城市妇女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对妇女角色变化的新认识

(四)家庭伦理与夫妇关系的新认识

(五)小结

二 “良贱婚姻”引发舆论战:“杨月楼案”

(一)“杨月楼案”引起争论

(二)“良贱不婚”与身份观念的变动

(三)乡党关系与宗族观念的变动

(四)断案争论与法律观念的变动

(五)结案与结论

三 家庭观念的新旧会通:《浮生六记》与五四文化人解读

(一)《浮生六记》与两种家庭文化传统

(二)俞平伯:新文学青年的启蒙主义解读——“个性解放”

(三)林语堂:边缘文化人的西方视角解读——“闲适生活”

(四)潘光旦:社会学家的优生学方法解读——“个人主义家庭观”

(五)小结

四 妇女家庭角色与财产权

(一)历朝律法中的妇女财产权益

(二)清末修律与妇女财产权的初萌

(三)五四时期民法草案中的妇女财产权

(四)五四后新民法与妇女财产权的确立

(五)启蒙—规则—生活的交错

(六)余论:近代妇女财产权演变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微历史: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长莉。

得书感谢您对《微历史: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厦门历史资料汇刊:申报纪闻 电子书
本书对散见于台湾报章杂志上关于厦门近代历史文字记载的汇编,时间段为:自1872年后至1945年。约30册,收集的历史资料按报刊、杂志和档案进行分类、按年度进行编排,再进行标点整理,部分为日文汉译。分为《台湾地区存留史料集刊》、《大陆地区存留史料集刊》和《海外地区存留史料集刊》三个系列。此举全为厦门地方历史资料的充实,尤其对现存于台湾地区的厦门地方史料的搜集,甚为深入,对于完善厦门地方史料收集,丰富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历史的观念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涵盖了古今中西主要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上编为“中国历史观念”,共4章,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要的历史观念,从先秦神意历史观一直到严复、章太炎的历史进化论;下编“西方历史观念”,共分12章,论述了西方的主要历史观念,从希罗多德的历史思考直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史,人类的历史实践孕育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反过来,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也促进了文明的
镜像中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年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
听见历史的声音 电子书
本书精选《听见历史的声音:文物传奇》32期节目,以互动书的形式融合文字稿、照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载体,通过实地探访、口述历史的形式寻根厦门记忆,揭示文物保护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