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

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美好愿景。

内容简介

“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它是我们民族长期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落脚点,因此它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书中,作者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大方面详细展望了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作者简介

韩震,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英文)主编,《世界哲学》《哲学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杂志的编委会委员。

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人事部等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2005年列入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重大攻关项目两项。发表个人专著和主编著作十多部,教材六种,译著四部,论文、译文三百余篇。$$$$$韩震,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主持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主持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出版专、译著多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韩震,1958年5月生,男,汉族,山东省阳谷县人,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首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英文)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事部等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发表论文230篇,个人专著和主编著作10多部,教材4种,译著3部。$$$$$韩震,1958年5月生,男,汉族,山东省阳谷县人,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首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英文)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事部等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人选。发表论文23篇,个人专著和主编著作1多部,教材4种,译著3部。$$$$$韩震,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国家督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英文)主编。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西方历史哲学导论》《生成的存在》《重建理性主义信念》《思考的痕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教育的价值与价值的教育》等,译著有《自我的根源》(合译)、《历史与转义》等。其著作多次荣获北京市、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韩震,1958年生,哲学博士,教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哲学》(英文)、《国际论坛》主编。著作有《西方历史哲学导论》《生成的存在》《重建理性主义信念》《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教育的价值与价值的教育》等,译著有《自我的根源》《历史与转义》等。

HanZhen,bornin1958,Ph。D。,professorofphilosophy,secretaryoftheCPCCommitteeof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formervicepresident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andpresidentof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commissioneroftheCentralMarxistTheoreticalResearchandConstructionoftheAdvisoryCommittee,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如何理解“和谐”与“和谐社会”

一、如何理解“和谐”

(一)“和”的含义

(二)“谐”的含义

(三)“和谐”的含义

二、如何理解“和谐社会”

(一)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社会”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对“和谐社会”基本内容的理解

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二)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内容的阐释

第二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民族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二、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现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和谐一致

(二)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四)儒道互补与文化的和谐、相融

第三章 “和谐”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理念

一、“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一)先秦诸子关于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

(二)汉代国家核心价值中的“和谐”诉求

(三)魏晋时期国家发展的“和谐”价值目标

(四)隋唐时期关于国家“和谐”的价值观

(五)宋明时期国家发展的“和谐”价值目标

(六)明清以来的启蒙思潮关于“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

二、“和谐”是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基础

(一)先秦诸子对“和谐”作为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的思考

(二)汉代社会制度中的“和谐”价值理念的贯彻

(三)隋唐时期社会制度中“崇三教”的和谐价值理念

(四)宋明及其后的和谐价值理念

三、“和谐”是重要的社会人文价值规范

(一)先秦诸子对“和谐”作为重要的社会人文价值规范的认识

(二)汉代的社会人文价值规范

(三)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价值规范

(四)宋明时期的社会人文价值规范

第四章 “和谐”是体现社会主义特征的价值理念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为社会的广泛“和谐”提供保障

(一)社会主义倡导人民民主,这为社会“和谐”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社会主义“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切实保障

(三)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原因

(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保障社会“和谐”

二、社会主义倡导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的真实“和谐”

(一)社会主义意味着公平正义

(二)社会主义进一步改善、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五章 “和谐”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

一、以“和谐”作为世界普遍文化价值理念的理论依据

(一)“和谐”价值理念建立在“爱”的情感基础之上,使之可以成为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

(二)“和谐”价值理念体现了多元普遍、差异相通的特性

(三)“和谐”价值理念倡导和而不同、和而相通

二、以“和谐”作为世界文化价值理念的现实意义

(一)以“和谐”作为世界文化价值理念具有必然性

(二)如何理解“和谐”价值理念的精神

(三)如何更好地落实“和谐”价值理念的精神

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韩震。

得书感谢您对《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焦虑的启蒙:以《启蒙辩证法》为核心的启蒙反思 电子书
本书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薪与酬 电子书
《薪与酬》是大脑银行创始人苏引华的著作。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思辨的禅趣 电子书
熊逸带我们快快乐乐读一部《坛经》,一边拆开这部中国原创经典中大和尚们吹的牛,一边给我们普及佛教的原始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