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美国在澳门的活动:在中美关系及东亚地缘政治背景下的考察

19世纪中叶美国在澳门的活动:在中美关系及东亚地缘政治背景下的考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叶是美国在东亚经济活动的扩张时期。本书基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整理和对美国19世纪相关外交档案的考察,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美国如何参与列强在东亚的角逐;第二,澳门在美国东亚扩张中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第三,美国的活动如何影响了澳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9世纪中叶美国在澳门的活动:在中美关系及东亚地缘政治背景下的考察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郝雨凡 著。

得书感谢您对《19世纪中叶美国在澳门的活动:在中美关系及东亚地缘政治背景下的考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制度之战:战略竞争时代的中美关系 电子书
本书通过折中主义的取舍,提出现实制度主义这一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中美新型战略关系的形成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国际制度现象和其对未来国际秩序再建所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在新型中美战略关系的引导下,国际体系正在从“丛林世界”走向“规则世界”,中美国际制度竞争有可能为国际社会构建一个基于规则体系和伙伴网络的新秩序。本书为理解当下正在演进中的国际体系性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农民工的终结:基于社会成本与城镇化背景的考察 电子书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但在实践中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性过强、社会成本较高等风险对个人、家庭、社会形成多层面的负面影响。本书通过对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犯罪、子女辍学等社会成本的分析,提出和探讨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与有序促进适度回流两个方向的发展路径,希望由此控制甚至终结农民工流动的社会风险。
国际政治哲学:解构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范式 电子书
植根于特定民族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土壤中的“美国范式”带有浓厚的“政治科学”色彩,其底色中蕴含由资本逻辑支撑的“特殊主义普世化”政治立场。本书以“国际政治的哲学理论”来解构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范式”,试图告诉读者:它作为试图突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瓶颈期”的一次跨学科尝试,旨在为超越国际关系理论“美国范式”的话语体系,提供一种元理论层面上崭新的研究路径。
“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的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关系(2009~2014) 电子书
“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国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外交政策,其目的是限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力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本书就是针对这种新的战略背景下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关系而进行的研究。作者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的背景、态势、性质和特点,并对印尼、越南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做了案例分析,并分析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富有动态性和前沿性
社会主义在哈萨克斯坦的兴衰 电子书
本书按历史发展脉络阐释了社会主义之于哈萨克斯坦的作用及意义,并总结了社会主义在哈萨克斯坦兴衰的启示:第一,不改革或方向错误都会葬送社会主义成果;第二,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必须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第三,不可忽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四,共产党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关注民生;第五,社会主义因素存在,但走什么道路还要人民选择;第六,中哈友好关系不会因社会制度不同而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