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什么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图画或者故事里?就像成人的自由联想,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焦虑的媒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克莱因早期著作中的巅峰,堪称儿童精神分析的经典作品,奠定了克莱因所创的精神分析游戏技巧之基础。她认为儿童的游戏、梦、绘画及故事,就像成人的自由联想,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焦虑的媒介。藉由诠释儿童的潜意识幻想,可以降低、释放儿童的焦虑,减少其内在恐惧。
作者简介
作者梅兰妮·克莱因,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
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极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导读】精神分析的薪火传递者——克莱因
新版引言
序
引言
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1921)
第二章 青春期的抑制与困难(1922)
第三章 儿童力比多发展中学校的角色(1923)
第四章 早期分析(1923)
第五章 抽搐的心理起因探讨(1925)
第六章 早期分析的心理学原则(1926)
第七章 儿童分析论文集(1927)
第八章 正常儿童的犯罪倾向(1927)
第九章 俄狄浦斯情结的早期阶段(1928)
第十章 儿童游戏中的拟人化(1929)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中反映的婴儿焦虑情境(1929)
第十二章 象征形成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1930)
第十三章 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1930)
第十四章 智力抑制理论(1931)
第十五章 儿童良心的早期发展(1933)
第十六章 论犯罪(1934)
第十七章 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1935)
第十八章 断奶(1936)
第十九章 爱、罪疚与修复(1937)
第二十章 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的关系(1940)
第二十一章 从早期焦虑讨论俄狄浦斯情结(1945)
附录一 批注
附录二 克莱因生平年表
爱、罪疚与修复是2017年由华文天下出版,作者[英] 梅兰妮·克莱因。
得书感谢您对《爱、罪疚与修复》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