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视野:当代文学与思想论集

打开中国视野:当代文学与思想论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如何叙述“中国”为基本问题意识,总体性地探讨当代文学与思想领域在建构中国主体性方面的书写路径和历史脉络。

内容简介

这里所谓中国视野,既不是强调民族(国家)主义论述,也不是突出中国问题的特殊性,而是瞩目于当代中国文学与思想实践的地缘政治场域和主体性诉求,以及由此形成的批判性历史经验与理论创新的可能性。

全书从四个层面展开:其一,拆解1980年代新启蒙主义与单一民族国家视野的思维框架,在全球视野中重新思考"新时期"文学思潮及其知识谱系;

其二,分析21世纪以来有关"中国道路(经验)"的诸种论述路径,揭示中国主体性问题提出的现实契机和历史动因;

其三,侧重从性别角度考察革命中国的历史遗产,力图呈现性别/阶级/民族认同和书写之间的复杂关系;

其四,从"民族形式"问题着手,讨论当代文学前30年在世界与中国、革命性与民族性之间的互动和构造形态。

作者简介

作者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导师。著有《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和《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变迁》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总序

第一辑 重返80年代

重返80年代 打开中国视野

“叠印着两个中国”

一 “寻根”意识的发生:历史的耦合

二 “根”的构成:重构族群文化与地域文化

三 “根”的知识谱系:考古、美学与民族史叙事

“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

引论:“文学性”如何作为问题

一 美学谱系:“诗化哲学”

二 文学理论谱系:转向语言

三 现代文学经典谱系:“重写文学史”

第二辑 21世纪的中国问题

重讲“中国故事”

一 中国大片:“全球化”与好莱坞化

二 “欲望的透视法”与中空的主体位置

三 两种“和解”:一个新的国族主体出场?

作为方法与政治的整体观

一 总体性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问题

二 “全球资本主义”与现代性问题

三 “形式主义的理论”与“实质的历史关系”

四 政治化实践的“内在视野”

“文明”论与21世纪中国

一 “文明—国家”的崛起?

二 “文明”与“中国”

三 文明的当代性:从过去寻找未来

四 中国与世界:文明史视野中的批判实践

第三辑 性别问题

“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

一 “四三决定”与“妇女主义”的冲突

二 延安新女性和离婚事件的争议

三 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

三个女性形象与当代中国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

一 三个女性形象及其文本演绎

二 社会制度场域中的当代女性

三 女性与时代:阶级的能指

四 权力的性别化面孔:男权、女权、父权

丁玲的逻辑

第四辑 民族书写

“民族形式”建构与当代文学对五四现代性的超克

一 从“民族形式”思考当代文学

二 超克当代中国的三重性

三 “新人”与民族性书写的历史脉络

结语 1970—80年代转型与“历史的反复”

40—60年代革命通俗小说的叙事分析

一 “革命历史”“通俗化”叙述与“民族风格”

二 “旧形式”与“民族形式”、“老中国”与“新中国”

三 “旧形式”与当代文学的建构

四 类型化的“知识”: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

五 主体的装置:英雄与“国”,“新人”与世界史

赵树理的乡村乌托邦

打开中国视野:当代文学与思想论集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贺桂梅。

得书感谢您对《打开中国视野:当代文学与思想论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一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包括王蒙的小说《笑的风》、李舫的散文《南岳一声雷》、韩少功的散文《重返雪峰山》、吉狄马加的诗歌《死神与我们的速度谁更快》等。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7辑) 电子书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是中国言实出版社为“中国政府出版品国际营销平台”量身定做的文学板块,其目的是及时地向海外读者推荐和介绍中国当代最新文学创作成果,促进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入选本书的文学作品,均为2021年新近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过,并且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电子书
本书以著名作家和作品为纲介绍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五个编章,包括:第一个十年文学(1917-1927),第二个十年文学(1927-1937),第三个十年文学(1937-1949),工农兵文学和新启蒙文学等。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经验、困局与出路 电子书
看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与经验,探讨困局与出路。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明教程 电子书
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具有以下三项鲜明特色:1.全面覆盖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整体性。2.参编院校和作者众多。本系列中每个选题都由主编邀请十所左右院校的教师参编,而且不同选题邀请的作者和院校尽量不会重合,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丛书参编作者和院校覆盖面,对教材的后期使用和推广非常有利。根据前期与主编联络情况,每册书的年使用量在3500—5000册之